金字河内塔cos内容

恩斯特·柏施曼一面盛赞繁塔“上下两段突变式造型”令人印象深刻,一面对文献里说繁塔曾经九层高,看到的却是粗壮的三层塔身上,有个“金字塔尖”的造型困惑不解。是不是繁塔当初就是兖州兴隆塔那种样子呢?只好用兖州兴隆塔的外形类比繁塔的原型。想象着宋代繁塔可能是“依碑文所说的九层”上,再“加上个金字塔尖”的形式。柏施曼先生画的繁塔剖面图不对,平面图也没有画内磴道。可见柏施曼先生没有登过繁塔,对三层塔身内部结构一无所知。

繁塔上的“这个金字塔尖加在塔身之上,相当于第四层,其造型让人联想到兖州府的(兴隆)塔。繁塔977年当初的塔型,有可能类似兖州府塔的那种样子。不过,也有可能加上这个金字塔尖,是后来接建时不得已采取的办法,以便让这个庞大的塔能够暂时封顶。假如塔的造型原来是这样的,那么它应该是兖州府塔的样本,因为后者是在其后的982年所建。开封寺院里的碑文提到繁塔原来有九层,故书中的复原图是依碑文说的九层,将层级相应增添后画出的,估计原塔高可达66.5米。”(【德】恩斯特·柏施曼《中国建筑与宗教文化·宝塔》,德古意出版社,1931年版,第62页)

很明显,柏施曼推测宋代繁塔和兖州的七层兴隆塔近似,整体塔身是在现有的“二层双檐,一层单檐”上,再添加六层单檐,宋代的小塔像“金字塔尖”置于“九层”繁塔之上。他借鉴兖州兴隆塔画出的现繁塔剖面图,当然也是错误的,与繁塔的实际构造完全不符。

金字塔为什么叫金字塔?金字塔是哪一年被命名为金字塔的呢?这也算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吧。我最近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前不久去了一趟埃及,专程参观金字塔。马先生在参观完金字塔以后,连问当地的陪同人员数个问题:这塔为什么叫金字塔,为什么不叫全子塔,为什么不叫人字塔,人字不是一撇一捺么,造型和塔一样啊,又为什么不叫八字塔,据说把陪同人员问得一愣一愣的。马先生又问金字塔在英文中是什么意思,回答说就是金字塔啊。马未都说我问的是金字塔的本意,回答说金字塔在英文中就是角锥形的意思,就是一个角的锥形。

在广东高明地区,霜降前有“送芋鬼”的习俗。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