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分危急的形势下,赵孝成王只得**了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来替换廉颇成为军事统帅。史料上记载这是因为赵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但事实上,通过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赵国当时根本没有其他选择。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改变作战方针,和秦国放手一搏。
虽然白起的军事才能和实战指挥能力要高于王陵和王龁,但在邯郸之战中,秦国唯一的优势就是兵力上要多于赵国,除此之外,秦国再无任何优势。而赵国上下则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只要赵军坚守邯郸城,不出城和秦军野战,那么白起的作战优势便无法充分发挥,也只能和王陵、王龁一样,对邯郸城进行强攻。
两国交战打的是国力,在**初期,赵国供给无忧的情况下,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与白起齐名,却输给了秦军统帅王龁(he);而赵括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统帅,却能打败王龁,夺回失去的防守要塞。面对白起,在被围四十六天内,支撑军队,指挥军队作战,所做的已经够好。如果换做战国“四大名将”任何一位被围、断粮四十六天的情况下,也不见得能扭转乾坤吧。实在不该再去挖苦和讽刺这样一位年轻的悲情**了,应该给予公平的评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查看完地形和赵军阵势后,白起的脑子里已形成完整的作战计划,他要动手了。现在白起要做的就是把敌人紧绷的防御圈拉出来,拉松后他好再打进去。那该怎么拉出来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改变双方的攻守态势,秦军不再正面强攻,向赵军示弱,让赵军攻出来。也就是说,白起认为王龁那套不行,把敌人压迫得太紧了,你压得越紧,赵军就越是专注于防守,反而使得战力占优的秦军无法发挥自己的优势,他要改变王龁的作战部署。后世之人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要说白起到了长平军中后也和赵括一样改变了秦军的布置,只是最后白起打赢了,要是打输了那这岂不是和赵括一样,胡乱改变原来的正确部署也就成了白起的罪状。
终于,白起等待的那天到来了,赵括并没有让他多等。赵括命令赵军分右、中、左三路向秦军壁垒发动猛攻,其中右路是小部队佯动,此处地形也不利于大部队作战;中路是主攻方向,目标就是突破秦军壁垒夺取二鄣城;左路亦是牵制进攻,保障中路军的侧翼安全。白起站在指挥台上,看着赵军漫山遍野一路冲杀,中路秦军力不能支、节节后退,笑着对王龁和司马靳说:“作战,亦通音律,跟着敌军节奏走的是败军之将;破坏敌军节奏而不让敌军破坏自己节奏的是高明的将领;而让敌军跟着自己节奏走的是高明中的高明。两位**,可有破敌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