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虫鸣,当数蟋蟀了。《诗经·七月》有云:“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蟋蟀之声,异于蝉鸣,不似秋蝉的鸣唱高声悲切,凄婉断肠,而是带着古老的月光和书香,声声低吟,阵阵浅唱。在这样的情景与氛围里读书,既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更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欣喜若狂,于是乎,读书之人便在那些悠远往事里,那些沧桑风情中,读懂了景、读懂了情、读懂了人、读懂了心……
它们身量小,没有多少肉,猎人不屑于它,餐桌上不会见它们身影,它们羽色普通,叫声单调却又吵闹,即便在众鸟求偶,卖弄歌喉之时,有些雄鸟千转百回的鸣唱,如那**在野外泣血而鸣,窗内多情多病之身,愁肠百结作词而和,我要死了却舍弃不了那得不到的爱恋。这麻雀却唧唧的,单调,反复且又无聊,诗兴大发的忧思会被这叫声彻底扰乱,这鸟叫声让人烦躁。
“月明林下美人来”则出自柳宗元的《龙城录》。讲的是隋朝一位叫赵师雄的人,他要到广东罗浮去当官,一天傍晚月明如水,他途经一家酒肆,于是进去休息。独饮之时,一位美人在月色下袅袅而来,与他举杯共饮。还有一位绿衣童子为他们歌舞助兴。第二天,赵师雄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正躺在一棵梅花树下,树上有一只翠绿色的小鸟儿正啾啾鸣唱。这当然是一个志怪故事。
在这片青瓦之上,鸟儿们正在轻快地鸣唱。瓦檐之下,一张张被摸得油亮的老竹椅和稍显残破的老桌板,正静静地等待着茶烟四起之时。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春日里,草木萌发,百鸟鸣唱,鲜花吐艳,为读书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氛围春天的阳光绚烂,天空明净,白云悠悠,为读书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在这生机勃勃、万象更新之时,不如去捧一本书,静静地阅读,迎接希望与爱的萌芽,在读书中浸润时光。
暂无
其他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