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三年,人们被瘟疫折磨得太压抑、太苦闷了,他们太需要一种东西、一个形式来表达和释放自己的情绪和感情,而燃放烟花、爆竹无疑是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自古以来,老百姓也都在用燃放烟花、爆竹来喻意驱逐怪兽和瘟疫,表达喜悦之情,祈福新年。
对于这种情况,**日报发表了一篇评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还以绿色为主题,一刀两断是懒政、愚政!”有人忍不住问道:新年没有了爆竹,那还算春节?
热闹的鞭炮烟花是过年的标配,是记住过年气氛的力量。少了烟花爆竹就少了很多年味,小时候的年味就是空气中迷漫的爆竹味,大家在爆竹声中迎新年,每天家里都是热热闹闹的,自从烟花爆竹禁放后,很多习俗就不再存在,比如豫东地区,大年初一早上下饺子前要放炮,这些固定仪式感也是年味,禁放烟花爆竹后,我记忆中的年味就剩下贴春联。疫情三年,很多背井离乡的**不能回家,年味全无,既没有了过年的热闹,也没有爆竹声的加成,年味真的太少了。**的改变,使得更多背井离乡打工者回家,再来点爆竹声,年味又统统回来了
这句出自北宋王安石之手的新年诗作,让烟花爆竹、美酒佳肴、全家团聚等元素成为华夏儿女从古到今共同认可的新年标配,但是没有烟花爆竹的春节是否意味着没有年味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曾经,热闹的爆竹声和漫天的烟花雨,是过年的标配,更是记忆中年味气氛的实力担当。作为一种辞旧岁、迎新年的传统民俗,在很多人眼里,没有烟花爆竹的新年是没有“灵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