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道德经》是在老子归隐,途径函谷关时,偶遇尹喜,尹喜向老子问道,老子便留下子这五千余字的道德经。
其实“孔子问礼于周”这事,很明显是道家对儒家的矮化和贬低,基本可以确定这种说法出现于战国末期,《庄子》中有多处老子指点孔子的记载,说的不好听点都可以说是“教训”孔子,孔子的形象是比较无知并且唯唯诺诺的,老子则是显然凌驾于孔子之上。韩愈就认为这种说法很荒谬,认为道家和佛家是在占孔子的便宜,儒家认同这种荒诞的说法就是自轻自贱。
道德经是老子写的,老子姓李名耳,叫李耳。和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历史记载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过。完了之后孔子对弟子说:老子是神龙一样的人物。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先暂不说大道之善,而是先说了水之善。水之善,也就是水在与万物发生关系时的表现是怎样——利万物而不争。人们常常习惯上把这个“利”解释为两层意思:
其次是《道德经》,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过了:“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蹠、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这段话十分重要,至少两点:其一,清楚表明了庄子和老子的关系;其二,也清楚表明了庄子的学问很大,著作十多万字。
我们说老子道德经的中心思想就是“借鉴天之道,批判人之道,创建圣人之道,践行无为**”。实际上,“创建圣人之道”,才是老子所行所为的基本点,因为创建圣人之道可以说是老子的初心出发点,也是老子的目标终结点。
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