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凌晨,李世民率领秦王府八百将士在玄武门设伏。秦王妃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李世民身旁,她身藏毒药,坚定地与李世民生死相随,从容地勉励将士无所畏惧。玄武门之变,以**和齐王被杀,高祖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为帝而告终。历史再次证明,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在绝对实力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是浮云。李世民登基后13天,便册封长孙氏为皇后,从此明君贤后,交相辉映。
长孙皇后出殡,李世民“亲临宵载,义追深远”,更亲自为长孙皇后撰写碑文。之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认为仅是在寝宫陵殿安奉皇后并不够,于是命人在元宫外的栈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宫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希望继续保留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旧例,“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为李世民首创。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唐太宗死后入葬元宫,唐高宗李治希望继续保留栈道起舍,却被大臣谏止,理由是,按照旧例,“只有寝宫安养供奉之法,而无陵上侍卫之仪”。可见这种在寝宫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对已逝之人供养如生方式,为李世民首创。在李世民心里,长孙皇后永远是活着的。
文德皇后是河南洛阳人,隋朝右骁卫****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史籍中并未记载她的名字,只知其小字观音婢。称孙氏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十三岁嫁给时为秦王的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长孙氏与李世民可谓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基础那是钢钢的。
随着李承乾的被贬,李泰的野心复发,于是开始天天入宫孝敬李世民,而李世民也确实有意立李泰为**。李泰在面见唐太宗的时候,和唐太宗说:臣直到今日才成为陛下的儿子,这是臣的再生之日,臣有一子,等到臣死的哪一天,一定把他杀了把皇位传给晋王。因为无论是从哪一个角度来看,李世民感觉这个儿子最想自己了,有志向、有韬略、有智慧、有决断,如果是这样一个**来继承帝业,对大唐帝国来说也是在合适不过的了。更何况,李泰是嫡次子,在第一继承人完蛋的情况之下,妥妥的只有李泰最合适了,相信那些守旧的老臣们也无话可说了。
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是大唐一流人物,除了硬实力过硬外,软实力的包装也不可忽视。无论李世民生前的相关史学和身后的盖棺定论都较为规范和高度评价了李世民的历史地位。贞观之治如同猛烈的狂风席卷了大历史的进程,甚至李隆基时期还在想念先祖的往事:“贞观之风,一朝复振。与民休息,比屋可封。”关于李世民的身后评价,尤其以《贞观治要》最为全面而成功。他的后人唐宪宗即位之初颇为深情地说:“读列圣实录,见贞观、开元故事,悚慕不能释卷。”无独有偶,唐文宗“在藩时,喜读《贞观**》,每见太宗孜孜政道,有意于兹。”李唐的子弟们对李世民的膜拜在李唐就掀起几度狂热,或许这正是李世民当初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