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从18世纪开始广泛流行——当时几乎所有画家都觉得有必要代表自己记录下自己的品质、风格和气质——到了19世纪,自画像也因为艺术家致力于宣传自己而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托马索·米纳尔迪的《阁楼上的自画像》和《卧室里的青年自画像》——早在艺术家与奥弗贝克和泰内拉尼签署《艺术纯洁****》(1842)前就已经完成了——从19世纪初被众多半身画像充斥的艺术领域中脱颖而出,因为他以波希米亚艺术家的方式,在一个简陋而杂乱的环境中描绘了自己:他当时居住在位于罗马教皇路的简陋阁楼中。
尽管摄影技术已经出现,但除了那些已经熟悉这项新媒体技术的人之外,这种自画像作品对其他人来说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艺术家自己的肖像画实际上是一种见证,是一份赞美的文件,19世纪的艺术家认为,它还有表现艺术家取得的职业**,介绍和宣传艺术家审美理念的可能性。
她所有的自画像,都是一个血淋淋的人被切割、**、加上石膏和钢架、钢条。她在日记中这样记载:“我经常用酒来淹没痛苦、岂料,痛苦已经在我体内学会了游泳。”她有一幅名为《根》的油画,充分表现出一位想要生儿育女,而权利却被剥夺的女性的悲哀,这是她情感最为真切的流露。凡看过此画的人,无不为之感动落泪。
读*****日记,了解他19岁的迷茫心事,忽然间,觉得少年人的内心世界如此相近,对外,人人雄心勃勃;内心里,人人惶惑而自卑。由此,普通人也该生出一份自信,至少在人生某一阶段,至少在某种际遇下,巨人与你我有着同样的焦虑,甚至更糟的境遇。1918年早春,*****报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因为日文差而落榜,夏初,*****报考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同样因为语言能力不足,再次名落孙山。他的最高学历,是南开高中毕业生,但他的最高职位,是******。他有着普通人的烦恼,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为20世纪的军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