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此时有三个选择,最好的就是能尽用尉缭之才,这样秦国在统一的道路上会事半功倍,但这还需要尉缭配合。其次就是把尉缭困在秦国,即使尉缭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会让其成为自己的绊脚石,被别国所用。最后,就是斩杀尉缭,自己用不成,也不能让别人用。但这样将被天下所不齿,那么有才之士也将不会来秦国,为自己献计献策。(秦国的几次雄起、变革都是依靠外国之人,百里奚、商鞅等人)
5、秦王从其计,见尉缭亢礼,衣服食饮与缭同:秦王听从了他的计策,每次都以平等的礼节会见尉缭,衣服食饮都与尉缭享用相同的。
尉缭认为这样的秦王欠缺照顾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尝试逃离秦王为他安排的住处,(《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尉缭这段话也是历史上关于秦始皇面容的最早记录),相传“曾与弟子王敖一夕遁去,不知所往。”但每次秦王都派人把他追回来,从不因此而责备尉缭,甚至替尉缭准备与自己相同规格的衣服和膳食。最后终于得到尉缭的肯首,愿意扶助秦国,入朝为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3、大梁人尉缭来,说秦王曰:以秦之彊,诸侯譬如郡县之君,臣但恐诸侯合从,翕而出不意,此乃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亡也:尉缭从魏国都城大梁前来秦国,劝说秦王说:凭借秦国的强大,诸侯就如同是郡县之长而已,我只是担心诸侯们会合纵,他们联合聚集在一起,然后在秦国没有意料到的时候出动军队(攻打秦国),这就是智伯、夫差、湣王之所以灭亡的原因。
最终,秦王选择哪条呢?秦王本想选择最好的,但尉缭看透了秦王嘴脸,下定决心再不为秦王献出一计一策。后面,秦王只能把尉缭困在秦国,而尉缭也不为秦国献一计一策。从此,尉缭就像在秦国消失了一样,再无音讯。这就像三国的徐庶,虽在曹营却不为曹操献出一计一策。
试水作,请多包涵
精选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