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文说过,天庭共主隐匿人间转世轮回,类似目盲道人贾盛,连自己都骗,每次轮回换一个身份,谁也不知道这一世是谁,只能靠推演谁才是那个一。但这也说明天庭共主是一个人的形式存在,而不像某书友理解的,已经成为无形的大道。
所谓正蒙,取的便是纠正蒙昧,指引光明的意思。在这部书里,他详细阐述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从宇宙时空的源头,到天地万物的轮回与发展,再到一个人应该如何去感悟大道,建立人生的追求和信仰。
虚无大道化育出夫物芸芸,夫物芸芸又各归其根,大道运行的轮回就是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也是从这个角度说的。
尽管六道轮回起源于佛教,但在超越玄学问题的讨论***夏文化无疑是卓越的存在。在佛教传入华夏之前,轮回并不是华夏文化中的概念。举个例子,易经作为道德经典,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大道之源、群经之始,最初被认为是一本算命的书籍。但人们逐渐发现,这本书将修身养性的道路阐述得淋漓尽致。易经认为,人生是一场修行,通过战胜自己的执念和命运,完成自我提升。人的灵魂是核心,而道教则将这一思想发扬光大,其主要思想源自伏羲,由周文王、孔子、老子等一系列高人对易经的解读发展而来。
东方古典人文**绝非中国传统文化的“古玩”,而是人类主流**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就。老子的大道哲学是对自然规律的适应、孔子的仁道哲学是对族群竞争和发展的觉悟,本师的佛道哲学则是对世界本元的探究。般若佛教的宗教信仰,取决于对本空哲学的认同,并没有对神的崇拜,而是以人为本,追求人的个体价值、灵魂升华。“六道轮回”只是本师对婆罗门教的引用,般若佛教的核心在于超脱轮回,而老子、孔子全都不信鬼神,“三圣”的思想聚焦于人性,强调人的修行,具有不可抹杀的人文**精神特质。
其他
精选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