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兔图像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一直是以奔跑的姿态存在;西汉中期,出现了匍匐在西王母前,且口衔仙草的形象;西汉末东汉初年,出现了作为西王母的固定搭配图像的“捣药兔”;到东汉末年,月兔与捣药兔形象开始发生混合,出现了月中捣药的兔子形象;晋代后,月中捣药兔的形象日益强化,并取代了过去的月兔形象。
玉兔,又名月兔,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居住在月球上的兔子,陪伴嫦娥居住在广寒宫里,负责捣药。玉兔外形长耳、圆眼、胖嘴,其形象早在我国商代的出土文物中就有体现。战国时代屈原曾在《天问》中写道“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汉代《乐府诗集》中已有“白兔长踠捣药虾蟆丸〞的句子。晋傅玄也在他的诗中写道“免捣药月间安足道。”“月中何有,玉兔捣药。”明代《帝京景物略》记载:“华夏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由此可见,“月中有玉兔”和“玉兔捣药”的传说从古流传至今,早已深入身心。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玉兔既指月亮,也月亮上捣药的那只兔子,月兔。不少设计有关中秋、月亮、兔元素都和其文化内涵有关联。
让月亮从桂树里露出来,月下是兔子,月兔,你说过的,月兔又称玉兔,是古代传说中的捣药兔子,常在月宫与嫦娥作伴,有了月兔,嫦娥才不会孤单,这只月兔圆圆的身形,呆呆萌萌的很可爱,像你微笑时候的样子,古人说蟾宫折桂。
我们都知道“狡兔三窟”。但其实兔子不止会打洞,它还能上天。最著名的自然是陪伴嫦娥仙子的玉兔了。传说中月亮上有玉兔捣药,因此兔子在古代也可以雅称为月精、月德。而月亮也常被称作兔魄、兔轮、兔月、兔钩、兔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