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在**信仰体系这个层面上。”【超山应润庙正是这样一个典型实例。得徽宗皇帝赐额及敕封的应润庙,极大地提高了庙宇之等级和影响,名声远播,祷者云集。每遇大旱,必有地方官吏前来虔诚祈雨,这是官吏的重要职责,也是对他们**考核的内容。如果祈雨灵应,是不敢贪为己功,如果灵既不答,则引为自咎。当梁公祈雨灵应,得到百姓盛赞∶“咸谓我侯非神,无以享其诚;神非我侯,无以表其应。”而梁公也表明了作为地方官吏的态度和看法,如碑中所言
“元伶思贤,豫章人,为夔路学正,尝寓居于兹。高文名语,见于碑碣,《安乐会祠》其一也。超山庙又有小跋,纯如上人,为余录得之。”即刊石者平***杨天泽,生平无考。杨天泽至超山应润庙观旧碑刻,有父老言梁公祈雨灵应事而惜无纪之。杨公记之于心,并访问当年组织修葺者安文美、相里德二人,俱告张君撰文一事。于是杨君命工刻石,以为永久。并撰写《梁公祈雨灵应记跋》【2,记述将张文刊石之经过,并表明其目的∶“于以表应润神之灵,于以彰侍御公之美,而又以励来者于无穷焉。”同时,伶思贤撰《应润祠碑跋》,记述侍御梁公以祈雨灵应,将应润旧祠拆而新之,并记其首倡者、助资者之名姓,彰其功德以示将来。
梁公祈雨灵应,民众更是趋之若鹜,碑曰“其或雨泽衍常,祷祠者,相望于道路。”而一旦灵应,则“贺者辐辕”。如此频繁的**和民间祈雨活动,特别是在皇帝御赐的庙中祈雨,或祈或贺,一定会模仿**雩祭仪
摘要《梁公祈雨灵应记》碑由元代平遥县教谕张翼撰文,原存立于平遥应润庙内,现庙与碑俱毁不存。康熙四十六年和光绪八年《平遥县志》均收录该碑碑文,其中记载了梁公天翔应润庙祈雨灵应一事,并介绍了平遥梁氏家族的辉煌,特别是雩祭习俗观念和演剧活动。通过对该碑的考述,深度挖掘碑文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发现其作为元代平遥民间**雩祭及演剧活动的史料价值。
《大金重建超山应润庙记》《应润庙祈雨灵应记》《元遗山先生超山题名跋》《尚书省牒汾州平遥县应润庙》6篇碑文。由此推断,此时应润庙内仅存碑刻6通。《梁公祈雨灵应记》碑失存于何时,不可确知。现原址仅有北宋《敕赐超山应润庙牒》碑存放于废弃的车库内,且已
tsuke
百合姬2021年3月号Vol.98短篇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