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形拉力赛2cos内容

在城市外围修筑封闭的环形护城堤是古代城市防治水患的重要措施之一,普遍见于黄泛平原。根据方志记载,建造环形护城堤的做法可上溯至宋金时期。伴随护运、护陵等需求在明代中后期逐渐普及,成为黄泛平原城市的主要防洪措施之一。环形护城堤作为单纯的防洪设施,虽然在平面形态、建造方法上与城墙有相似之处,却与城郭存在本质区别。环形护城堤对防治黄河水患有明显功效,影响了城市的功能与布局,也塑造着城市周边的地貌和景观。

统计数据明显反映出,明代是黄泛平原城市修筑环形护城堤的高峰期,尤其是明弘治至万历时期,约占所有建造环形护城堤城市的五分之三。(图二)在这一时期筑堤的城市广泛分布于黄泛平原内的各省,从城市层级上看涵盖府、州、县各级城市,总体上呈现出西早东晚的分布态势。(图三)万历二十年(1592年)右都御史潘季驯即言:“查得滨河州县,河高于地者,在南直隶,则有徐、邳、泗三州,宿迁、桃源、清河三县;在山东,则有曹、单、金乡、城武四县;在河南,则有虞城、夏邑、永城三县;而河南省城,则河高于地丈余矣。惟宿迁一县,已于万历七年改迁山麓,其余州县,则全恃护城一堤,以为保障,各处久已相安,并无他说。”[11]

在此背景下,修筑护城堤成为明代中后期黄泛平原城市普遍选择的治水方式。同时,由于大部分城市位于地形低平的平原地区,“地势平衍,无**大泽以为阻”[21],河水决溢时常漫流四境,并不只从河流一面单方向冲击城池,与修筑单面向的护城堤相比,围绕城池四周修筑环形护城堤能够起到更有力的防洪作用。

有学者将当下黄泛平原古城表现出的“外圆内方”平面形态视作古人“天圆地方”观念和“天人合一、阴阳结合”思想的设计典范[43]。但考察方志中的相关记载,时人在修筑环形护城堤时主要关注和保证其防洪效果,并未体现出对某种平面形态的刻意追求,考虑到圆形的堤坝在抵御和分散河水冲击力时比方形更为有利,这种不规则近圆形的平面布局应该是为实现防洪效果而形成的一种无**的客观效果。时人对于护城堤的概念也有相对明确的界定,即使同样是具有封闭性的环形设施,环形护城堤也与真正的“重城”和外郭明显不同,人们不以其作为城市的边界,也并不将其平面形态视作城市的形态。

但在应对高强度降水和洪水漫堤造成的涝灾时,封闭性的环形护城堤反而可能阻碍洪水和积水外泄,造成负面影响。如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西华县贾鲁河决溢,冲入堤内,由于城南有护城堤阻隔,水无去路,只得将护城堤扒开泻水[49]。由于护城堤在阻挡洪水的同时也阻截了洪水所携带的泥沙,堤外地势逐渐淤高,堤内、城内地势相对低下,形成城内如“釜底”的“城市盆地”[50]。正是“筑堤护城,其来盖已久矣。夫土疏固易迁徙,而流杂泥沙,又易淤淀,以其故,水载高地,堤日增而城益下也”[51]。内低外高的地势,使得洪水与雨水更容易潴留不消,“山水雨水均无出路,内外浸灌”[52],这也是黄泛平原古城城湖的成因之一。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