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东抵达英国时,接待他的是布莱克的父亲——布莱克船长。布莱克船长与多赛特三世公爵是英国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公学的校友,在公爵府的安排下,他就读邻近诺尔庄园的SevenoaksSchool七橡树中学。这所有五百年历史的老学校,将黄亚东视为学校接收的最早国际留学生。
我们不妨把她其他几部作品的女主角纷纷请出场,就会发现《爱玛》中的爱玛·达什伍德的聪明有些过了头,简直接近势利的感觉;《诺桑觉寺》里的凯瑟琳·莫兰又太现实;而《曼斯菲尔德庄园》里的范妮·普莱斯以及《劝导》里的安妮·艾略特均是文静沉稳有余,活泼不足。唯有这个伊丽莎白·班内特,她的伶俐热烈,多思果敢,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对现代女性的设想若合符节。
与之相对,在《曼斯菲尔德庄园》《米德尔马契》等作品中,情节和人物在高度统一的同时,奥斯丁和艾略特笔下的人物也并没有扭曲,而是具备着相当程度的类型性——甚至到了可以被形容为“道德说教”的地步。
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简.奥斯汀的人生又是充满圆满的。事业上的成功弥补了这些缺憾。因为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作为营养,所以简.奥斯汀才有幸写出了《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劝导》6部流芳百世的经典佳作,成为了国外首屈一指的大作家。而勒弗罗伊先生也成为了日后尊贵的爱尔兰首席大**。
在30岁到去世这十多年里,简·奥斯丁创作(改写)了《诺桑觉寺》、《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这六部长篇小说。最先定稿的《诺桑觉寺》却遭到了出版社的拒稿,直到简·奥斯丁去世后才出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部小说直接使用了零聚焦的叙事视角嘲讽男性写作传统。而她的其他几部小说,也都没能使用本名发表。直到她去世后,她的哥哥才首次用她的本名简·奥斯丁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