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豫大地,上下游协同治理助力黄河生态趋好。去年,山东、河南两省在全国率先实行省际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由于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根据协议兑现河南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鲁豫、黄河实现多赢。今年,协议继续执行,鲁豫两省携手保护黄河生态的格局已经形成。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生态**重点各有不同。统筹谋划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堤内外系统治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明显向好,黄河“健康指数”不断提升。
这段曲折之旅也塑造了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复杂的地形地貌与生态。浃口、泛滥、改道、淤积……“黄河宁,天下平。”在河南黄河河务局办公室一级调研员赵炜看来,历史上我国**、经济、文化中心长期处于黄河流域,可以说**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就是一部治国史。
如今,黄河流域山东段绿化总面积达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条集防洪、生态、经济、**效益于“一身”的黄河生态绿色廊道。济南泺口险工、高青刘春家险工安澜湾等一批改造提升工程,不仅实现了防洪安全,还成为远近游客感受黄河生态、体验黄河文化的打卡地。
从第九集起,陈潢和靳辅为了根治黄河,沿黄河西上,一路勘测水深,追寻黄河源头,最后抵达一个叫做“星宿海”的地方。《清史稿·河渠志》有记载,康熙派人追寻黄河源头,确实抵达星宿海。星宿海在哪儿呢?在今天青海省玛多县境内。当然,真正的黄河源头还要靠西三百里左右,在今天青海省曲麻莱县境内,《清史稿》记为“阿勒坦噶达苏老山”,那是在乾隆年间才发现的黄河正源。
洮河,位于甘肃省南部,是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与青海省海南蒙古族自治县交界处的西顷山东麓的勒尔当,流经甘肃省碌曲、临潭、卓尼、岷县、临洮等县,在岷县县城附近突然北折,似乎遇到了多情的故人,怀着极其欢欣而激动的心情,转了一个九十多度的大弯,向西北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