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一号万茜电视剧

对中国古代海上****以及海上贸易、国际交往等历史的研究挖掘,需要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研究,更需要水下文物实物的例证,这些都离不开对古沉船水下考古工作的开展。除了新近打捞**的长江口二号古船,近年来,我国先后开展了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海船、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南澳一号等系列古沉船水下考古工作。

上一次我国古船整体打捞还得追溯到15年前,也就是2007年“南海一号”的打捞,而“南海一号”的发现还要往前推到1987年,之所以等了20年才开始打捞,是受了技术条件的限制。南海一号**之后,我国再未有古沉船打捞。这次的长江口二号,规模比南海一号更大,如何解决技术问题,如何在打捞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最大程度保留好历史遗存呢?

为人们所熟知的南海一号沉船于2007年整体打捞**后,被誉为“世界水下考古之父”的乔治·巴斯曾惊叹“这只能是在中国才发生的事情”,表明了水底文物的保护性**,特别是沉船整体打捞的难上加难。而长江口二号古船作为再度整体打捞的水下文物,意味着我国已经有足够能力应对**文物保护处理这一世界性难题。显然,水下考古,需要依靠**科技硬实力的支撑。

对比两次打捞的异同,时任“南海一号”水下考古队队长的张威表示,和今天使用声纳技术进行水下摸排不同,当时“南海一号”主要还是靠潜水员下水探摸;但是和“长江口二号”一样,“南海一号”水下也都基本看不见,全靠手摸,当时潜水员在水下摸到瓷片、木片等;“南海一号”从水底淤泥里打捞出来,总共耗时几个小时,也是使用了沉箱,把船体整个罩在里面,然后用浮吊轮把沉箱提**面,再把沉箱放到半浮驳上开回去,而“长江口二号”采用了特制工程船“奋力号”轮,把古船放在轮船中间的月池中运回;另外,“南海一号”沉船是埋在水深30米处,而“长江口二号”埋在8到10米深的水底。

如果说南海一号的成功打捞,见证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并迈向世界前列的历程,那么时隔15年,长江口二号的打捞**,则在世界考古史上、树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长江口二号的“破浪而出”、创下了多个国内之“最”,自此,中国水下考古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