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站科普工作并不简单,如何平衡科学性和趣味性,以及系统性是需要科普工作者思考的。“以航天科普讲座为例,在有限的时间里,要避免大而全,造成知识碎片化。可以从细节入手,以小问题切入,这样以点概面,才能更吸引听众的专注力,让科普讲座发挥更大效果。”
“比如现在听天宫课堂的某位高中生,或许将来他的科研项目就能被拿到太空上去做。”空间站科普工作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还能助力载人航天事业的传承。
在谈及为何要将科学家在空间站开展的实验项目进行科普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结合自己的科普经历分享了他的观点。“科研工作者本身就具有学习并传承的职责。空间站是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如何把空间站‘解剖’得清清楚楚,再传播给受众,是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断探索的。”
科普教育类展厅主要面向青少年群体的天文科普馆、面向全体大众的消防科普馆,或是面向特定观众的廉政教育展厅。当前科普展厅普遍存在着同质化,千篇一律的问题,大大影响了科普教日常生活中所能触及到的安全防护知识,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将原本生硬的文字讲述转变为生动的体验式学习,通过合理选用互动多媒体硬件设备,配合多媒体软件的定制开发,带给体验者更真实的参观感受。合理组合运用各类数字互动展示设备,营造出一个天文科普主题的沉浸式探索体验空间,配合超高清多功能球幕影院、VR/AR体化的体验,要能够吸引观众驻足,在展示环境和空间方面,要做到舒育水平提升和发展,而且还造成资源浪费。
谈及空间站科普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将空间应用研究的知识传承给下一代,激发他们的兴趣。未来,**太空实验需要更多更好的科研项目,这些好的想法多源于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