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追风筝的人》,淡淡的墨香萦绕在我的鼻尖,书中追着风筝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的身影浮现在眼前,我更被那时刻萦绕耳旁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所触动,受益匪浅。
斗笠是阿富汗的古老传统,把对手的风筝线割断,寻找并捡起被打败的风筝,即为胜利。阿米尔是斗风筝的好手,哈桑则是最默契的追风筝的人,他们无疑是完美的搭档。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风筝,你于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自我期许的人。或许我们都面临过与主人公阿米尔相似的困境,在生命成长的某个阶段,有过那么一次沉刻的错误,也许故事中的结局并不完美,也许有些许苦涩、酸楚,但人生就是这样,犯错、错过,再用一生来挽回、救赎,追风筝的人对于哈桑追的不仅仅是风筝,是那份承诺,那份感情,而对于阿米尔则追的是童年,是那失落的童年。
最令我感动的部分是阿米尔和索拉博在一起后,他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孩子,祈祷他能够开心。发现索拉博在浴室自杀时,阿米尔的痛让我忍不住落泪。最终他们回到了美国生活,索拉博还是在封闭着自己,直到偶然的机会,阿米尔放起了风筝,索拉博加入了他们,就像当初和哈桑一起放风筝一样,哈桑拼命的追断线的风筝,总是能够第一个追到风筝,为阿米尔赢得比赛。这一次换阿米尔为索拉博不顾一切的追逐风筝。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于2003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围绕风筝与阿富汗的两个少年展开:十二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从小与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在冬天的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在哈桑的帮助下如愿得冠,但就在哈桑为阿米尔拿回风筝时,却受到了当地流氓阿塞夫的侮辱和**。暗中看到一切的阿米尔因为懦弱不敢挺身而出,事后充满内疚,最终逼走哈桑,**爆发后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成年后的阿米尔无意中得知哈桑竟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可惜与哈桑早已阴阳两隔。于是阿米尔踏上了为自己和父亲赎罪的道路:找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翻开《追风筝的人》,淡淡的墨香萦绕在我的鼻尖,书中追着风筝的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的身影浮现在眼前,我更被那时刻萦绕耳旁的“为你千千万万遍”所触动,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