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囊侖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的“刍狗”学说伟大之至,高明之至,令人不得不五体投地!刍狗是用草扎成的狗,它有用处无感情,让人想得起不留恋。天地以万物和百姓、官员乃至明君贤臣均为刍狗,天地对其使用后,让其自然退出历史舞台。万物都在如梦如幻的变化中,对某人某物某事执着都是痴迷,以万物为刍狗的境界才是最高境界。
不要忘了,《道德经》强调辩证关系,仁与不仁,在著述者心中,也是一个辩证概念。有了“仁”的观念,“不仁”便同时存在了。所以,看待“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可以将之与“天地仁”“圣人仁”对应起来。天地无所谓仁与不仁,圣人也如天地一般无所谓仁与不仁。圣人和天地都把万物、百姓当作祭祀时的刍狗一样看待。
夫天地不仁,而大仁生。以万物为刍狗者,实无心刍狗万物,而一任万物自为刍狗也。无心生物而物自生,无心成物而物自成;及其杀也毁也,亦復如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者,圣人体天地无为自然之大道,以治理天下;无心于为仁,而自然大仁至焉,大恩生焉,大德立焉,大杀存焉!乃一任百姓之自为刍狗也,死生得丧,无与焉,当如是则不得不如是也。当生则生,当杀则杀;当成则成,当毁则毁;此当然而然,实即自然而然;纯为一道之流行,与一气之流行。
天地无偏爱之心,对万物都一视同仁,把万物都当作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效法天地而不执求仁爱之心,而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任其自作自息。天地之间,不正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大风箱吗?它虽空虚但却不会坍缩,也不会穷尽,运行不止而衍生万物,而且愈衍愈多。孜孜于繁多的仗名立言往往行不通,不如持守虚静而顺任自然。
青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