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满江红》情节层层推进,环环紧扣,节奏紧凑。忠奸双方的斗争计划设计缜密,人物立场纷纷反转,戏剧性比较强。不断出现的杀戮场景,增强了画面的刺激感。色彩昏暗,人物的所有活动都在夜间开展,压抑的氛围,增加了电影的张力。**贼秦桧不停咳喘,而又跋扈到无视皇帝的旨意,似乎隐喻南宋小朝廷的软弱、无序和气数将尽,使电影的意义性得到强化。
毫无疑问,张大导演导出的这部《满江红》,是一部设计精巧的之作,但同时,也是投机取巧之作。整部电影,没有大事件的叙述,只是由小目标小事件贯穿连缀,就是说,忠奸两派只是围绕获得岳武穆的临终遗言和金人来信的内容,来展开攻防。此外,从电影当中,也看不出拍摄过程有多大的物质耗费。据说花了五个亿,不知道为啥,是演员的工资又涨了?
在影片中,秦桧二度下令刮除墙上的文字,一次是刮掉岳飞的狱中绝笔《满江红》,另一次是刮掉张大默写出来的,可作为秦桧通敌证据的密信。《满江红》和密信作为岳飞和秦桧的象征物,在电影中构成了一组忠奸对立的精妙对仗——前者证明了忠臣的忠,后者证明了奸臣的奸,而把它们一字不留地抠掉,是为了让集体记忆中不再有正确的忠奸之辨。
分析总论:都道,自古忠奸不两立!但这句对于三国时期来言,却不适用!按张飞的思路,誓死不降的关羽,才是我的好二哥,才符合“忠诚不侍二主”的标准。关羽的解释也没错:我死了,两位嫂嫂咋办?我活着,也是为了诠释忠义啊。
岳飞成为忠臣的样本,是后世逐渐塑造出来的,因为他的行为符合“民族大义”。但在当时,他的行为不符合皇帝的目标啊。须知,当时的场景中,大臣的忠奸是由皇帝判定而不是由历史判定的。岳飞“谋反”,在当时是“铁案”。
《朝阳凤》传奇中海瑞和张居正斗争的结局,和大多数忠奸斗争剧一样,以海瑞为代表的忠良阵营的胜利为终结。传奇中的叙事,经剧作者的虚构与历史事实已经有相当的差距,但是传奇中的叙事却含蓄地表达了朱素臣通过忠奸斗争这个视角对明朝历史的反思,对忠良之臣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