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因苗管理:要因苗情科学调控肥水,对一类麦田,返青期及起身期均要控制肥水,在拔节期加大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以提高成穗率,稳定穗粒数;对二类麦田,已浇过越冬水的,在起身期开始肥水管理,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促小蘖赶大蘖,提高成穗数;对三类麦田,可根据气温变化及旱情及时浇灌返青水,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8~10公斤和适量磷酸二铵。此外,因抢时播种、底肥不足或未施底肥的旱地麦田,可视苗情、墒情、底肥情况,早春趁雨雪适时适量追肥。
早春**可弥封裂缝,沉实冬季冻融疏松的土壤,增温保墒。要抓住晴好天气,适时适度**,注意土壤过湿不**,以免造成板结;有霜冻麦田不**,防止损伤麦苗;三叶前和拔节麦田不**,以免伤苗死苗。结合**开展划锄,先压后锄,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麦苗返青和根系生长。对冻害较重的麦田,早春适时搂麦或划锄,去除枯叶,促新生叶早生快发。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特点和小麦越冬前气候因素影响,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冬前分类管理。比如,因苗因墒管理、适时化学除草、加强病虫害防控、预防冬季冻害、严防畜禽啃青。旺长麦田要落实好控旺措施,水地麦田因苗浇好越冬水,旱地麦田做好**耙耱保墒。
在鄌郚镇大岔河村,5台小麦**机一字排开在麦田里来回穿梭,对麦田进行**工作。**过后,原本布满缝隙、透风漏气的麦田变得更加严密,小麦的根系也与土壤得到了更好的接触。
因苗分类管理:对一、二类壮苗麦田,地力水平一般的可在拔节初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以促苗稳健生长,提高分蘖成穗率,培育壮秆大穗;对地力水平较高的麦田和种植优质强筋、中强筋小麦的麦田,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促穗大粒多、提质增效。对旺长麦田,应在前期控旺的基础上,在拔节后期结合浇水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晚播麦田,在返青期追肥的基础上,结合拔节期浇水,适量追肥。
据说,最早的“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发现的。原本齐刷刷的麦田,一夜之间竟出现了一幅巨型几何图画。由于"怪圈"大多是一夜之间形成,而且面积很大,当时的麦田圈是呈逆时针方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