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将低下头,当他们再度抬起头时!看哪!所有的敌人四散奔逃,魔多的部队像是烈阳下的冰雪一样快速的融化,这些妖物如同蚁穴被捣烂的蚂蚁一般,不分东南西北的乱窜;索伦旗下的半兽人、食人妖和受到魔法控制的野兽,全都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它们如无头苍蝇般的没命狂奔,有些自相残杀,有些惨叫着跳入深渊,有些则是躲进不见天日的洞穴中。不过,原先居住在卢恩内海和哈拉德的人明白这场战斗必败无疑,也见识到了西方众将的英勇和荣光。那些投身**已久的人们,虽然痛恨西方,但仍然是自傲、勇敢的战士,他们集结兵力,决定奋战到底。不过,大部分的士兵还是往东奔逃,有些则是丢盔弃甲,向眼前的敌人投降。”
沃格林的洞见在柏拉图、卢梭和马克思那里同样能够找到支撑。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著名“洞穴比喻”,卢梭有关**人如何在一个充满竞争和依附关系的**中丧失本真性的学说,马克思对形形色色观念**形态的批判,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危险的“第二现实”的洞察和抵抗。这些伟大的哲学家曾坚信过一条共同的真理,即人类**一旦失去与世界的实在构造之间的锚定关系,人**就有坠入疯狂和腐化的危险。在离开实在构造的锚定后,内在于人类心灵的各种激情和渴望,时不时就会悄悄诱骗想象力离开理性的监督,驾驭它朝着激情和渴望所向往的地方狂奔。失控的想象力,最终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