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法是推算年月日,使其与相关天象对应并协调时间的方法。现行历法主要有三种:阳历即太阳历,主要依据为回归年;阴历或称太阴历,主要依据为朔望月;阴阳历的平均历年为回归年,历月为朔望月。那么,我国农历属于:
“阴阳历”是指兼顾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但设置闰月使得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因此这种历法与月相相符,也与地球绕太阳周期运动相符合。农历就是以历月为朔望月,平均历年为回归年,属于阴阳历。因此C项当选。
根据考古资料,商朝的历法已是阴阳历。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后期出现了古四分历,它取回归年长度为******日,这一回归年数值比真正的回归年长度只多11分钟,是当时世界上所使用的最精密的数值。其回归年和朔望月的长度都比较精确了,且开始采用19年7闰为闰周,这标志着我国的传统农历阴阳历已经相当成熟了。
而农历正好把阳历和阴历的优点结合了,它用二十四节气来表征阳历部分。并且,在阴历的基础上设置“闰月”的办法来协调和太阳回归年的时间误差。这样一来,农历平均年的长度大致和回归年相等。比如,像19年中增加7个闰月,有闰月的农历年就是约384天,这样一来19年的农历年和回归年的长度就基本等长了。
农历是中国目前的现代历法。它属于阴阳结合历法,即阴历和公历的结合历法。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个月相变化为一个月,参考太阳回归年的一年长度,并添加24个节气,设置闰月,使平均日历年适应回归年。阴历将阴历和公历结合起来形成阴阳历。由于“夏正”的使用,它在古代被称为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