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简介
上世纪70年代初我上初中,**经济有些好转,市面上出现要粮票6分钱、不要粮票8分钱一个的油饼,加上母亲身体还转去做临时工;买得起按本供应粘面子(江米面),元宵馅也升了级,即:把红糖拌上白面、花生碎,偶尔还买上几块一分钱一块的水果糖上锅篜后晾凉切成块。在母亲的指导下,弟弟手拿笊篱负责“过水”——把馅或未达规格的元宵放到水里马上捞出控净水,然后放到装着粘面子的盆里。接下来,我端起这个盆使劲摇,待元宵再也沾不上面儿时,再拣出由弟弟去“过水”。循环反复进行,直至个头大小符合标准为止。“过水”带下的粘面子还要澄**,放到碗里上锅熟分吃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