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童年期和青少年期遭受的创伤经历可能比成年后经历的创伤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消极,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应重点关注童年期的创伤经历,这对于理解精神病理问题的形成以及治疗干预有更重要的意义。
发展创伤理论基于发展精神病理学的视角,为理解早期创伤经历与个体精神病理问题发生发展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框架,强调了童年期人际创伤经历的消极影响。
因此童年期忽视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减少不良亲子关系来起作用的,这符合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远端产生的因素是通过影响近端的因素,进而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根据自伤发展和维持的综合理论模型,远端风险因素例如童年期虐待与忽视、家庭的敌意与批评,都会导致个体产生自伤行为,一项研究中高达79%的自伤者报告在童年期受到过虐待或忽视。
心理障碍往往与童年病理性记忆有关。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甚至精神**障碍都与童年期的创伤经历有关。因为心理障碍的发生常常与早期生活压力密切相关,而人类初期生活压力的最明显表现便是儿童期病理性记忆,它会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产生永久性和长期的伤害。有研究发现抑郁症来访者有童年期病理性记忆的发生率为55.5%,双相障碍来访者的童年期病理性记忆发生率高达61.8%,因此中心的来访者中存在童年期创伤经历的较为普遍。
因此,童年期和青少年期遭受的创伤经历可能比成年后经历的创伤对个体的影响更为消极,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应重点关注童年期的创伤经历,这对于理解精神病理问题的形成以及治疗干预有更重要的意义。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