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立场》的作者理查德保罗,曾经提出过人的认知四层次理论,他将人们的认知划分出了四个层次,不知不知、知我不知、知我知之、不知我知,即:
同样的,“知”就是知了,也不应该强做“不知”。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况,上面问“谁还有问题”,没人回答,问“谁没有问题”,仍然没人应声,但是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说明大家都知道自己是隐藏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大家既不想当积极分子,也不愿意做落后分子。可以做到孔子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本章对话说的是求知的态度,李泽厚在《论语今读》中说,常人陋习以不知为知,强不知以为知。孔子却否认自己是天才、是圣人,承认有不知道不懂得的东西,认为“不知”也是一种“知”。揭示了人必须认同自己的有限性,才可能超脱;认识自己“不知”,才可能“知”。这才是智者。其中所体现的不只是高深道理,更是生活修养。
71.知病第七十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知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夫唯能病苦,众人有强知之病,是以不自病也。圣人无此强知之病者,以其常苦众人有此病。以此非人也,故不自病。夫圣人怀通达之知,托于不知者,欲使天下质朴忠正,各守纯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强知之争,以自显著,内伤精神,减寿消年也。
此外,还可以延伸一下,孔子对知识的态度,其实是“不知之知”,或者说不以知为知。这是很明显的,孔子自己也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正因为我不以为自己知道了,我才能做到人不知而不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是这个意思,人类的知识,浩如烟海,你知道的再多,也永远没有你不知道的多,这才是真正的求知、求学的态度。
暂无
平息各族纠纷,维护##和平,是为神使。神秘的送礼人,不知名的新伙伴,失联的王……真相将在这里为你一一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