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小球cos内容

八维时空结构便是:四维点的螺旋式直线运动图像,既7维空间,在其螺旋式直线运动图像的直线运动方向上再增加一个(维)的垂直运动,就是8维空间结构了。大家不要晕(螺旋式直线运动图像,再加上一个垂直运动)不也就是一个四维空间么?此刻我脑洞顿开!四维空间作为一个点在其外居然还有个更大四维空间,图像为"小球"在"大球"内游走的图像。这不就是氢原子的结构吗!电子在原子内循环运动着。此刻是一个见证奇迹的时刻-------原子的结构确实是八维空间。

这个朴素的问题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开始就不断地被人类追问。德谟克利特第一个提出了原子说,他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一种叫作原子(希腊文原意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的小球构成的,每个小球都是一模一样的,它们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万物的不同形态,包括你和我。两千多年弹指一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飞速增长。很快,化学元素被发现,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表;再后来,现代的原子理论发展起来,卢瑟福发现原子并非不可分割,可以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再往下,原子核又可以分割为质子和中子,质子和中子又可以继续分割为夸克;然后又是形形色色的“子”被发现,什么费米子、玻色子等等。似乎物质没有尽头,可以无限分割下去……

所以,当水银大幅度降低温度至4.2k,贴近绝对零度,原子停止了热运动,进入了一种稳态、静态的状态,电阻就几乎消失了,进入了超导态。这就像房间里挂着几十个小球,人直线穿越这片区域时,小球晃动起来就比静止时更容易与人发生碰撞。很浅显的道理。

在我们传统理解中,电子应该是一个小球球,绕着原子核在旋转,其实这种理解是来自我们对宏观物质的观察,自然而然代入的,实际上微观粒子并不是简单的“实心小球”,而是具有“波粒二象性”,通俗说,微观粒子既可以看成“实心小球”,也可以看成"波",这个特点与光子一样。最先提出粒子有"波粒二象性"的是一个法国人,名叫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1892-1987),认为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波动性,被称为“物质波”。既然电子可以被看成一种“波”,那么波动方程在哪里呢?

说了半天,好像也没说明白氢原子是怎么防中子的。别急,马上说。氢原子一般情况下既不吸收中子,也不可能被中子给打碎,中子跟氢原子会发生弹性碰撞。能跟中子发生弹性碰撞的原子有很多,但氢原子最特殊。因为氢原子核的质量和中子的质量差不多,它俩碰撞到一起,有一定机会发生能量对换。不知道大家小时候玩没玩过玻璃珠,一般情况下,小玻璃珠碰上大玻璃珠,往往会被弹回来,速度变化不大。但是如果两个质量差不多的玻璃珠,却有一定机会发生速度互换,就像打台球一样,白球的速度可以完全传递给花球。就算不完全传递,两个质量差不多的小球,能量传递幅度也是最大的。

      打开APP搜你想看,本站所刊载图文之著作权归快看漫画官方和快看漫画用户所有,内含官方内容和快看社区用户编辑内容,非经本站授权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