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道这个名字给我很大的惊喜,这是一个十分动听并且极富有哲理的名字。水善万物而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水可以创造生命,但也可以吞噬一切。水可以包容万物,也可以是毁灭之源。这是一种极致的平衡,美丽的生存法则,自然哲理。而在拥有星球意志的潘多拉这一法则明显被无限放大。违背星球意志,对星球缺乏敬畏,只会被毁灭。这也是电影主题,但可惜的是卡梅隆并没有拍出这种感觉。我们只能感觉到人类暴行的残忍,纳美人报复的正义。但却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与神秘感,没有把哲学探讨变得更深入一些。
数字生命就没必要带地球走了,放飞一个飞船就行了。能上传**就能下载**,加上克隆技术,只要飞船遇到合适星球,人就可以真正意义永生。如果真正理性的话应该赞同数字生命计划。但是地球派实际将地球视为人性一部分,就类似于大地母亲一样,是非理性浪漫**。所以moss和地球派是哲学之争不是善恶之争。
不同于《阿凡达》几乎都聚焦在杰克身上,《阿凡达:水之道》太过分散。杰克夫妇就有四个孩子,还有找不到归属感的“蜘蛛”,以及海洋家族的族长和他们的孩子……人物多且不好记,也没有一个新的焦点人物,反而让观众的情感失去了投射对象。再比如格局变小,把原本的两个星球、两种文明之争,变成了私人恩怨。变身阿凡达的上校穷追不舍、大举入侵,仅仅是为了找到杰克夫妇复仇,不是为了抢夺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吗,不是为了潘多拉星球的控制权吗,既然是私人恩怨,最后化解冲突的方式也是好莱坞俗套的“家庭叙事”:孩子是盔甲也是软肋,用家庭的温情掩盖了两种文明之间的本质性矛盾[144]。(红星**评)
简单回顾了柯尔莫哥洛夫和冯·诺伊曼的科学生涯后,我们既赞叹二十世纪数学苍穹的东西两片天空曾经闪耀过这两颗光芒四射的星球,又遗憾**形态之争所激起的汹涌湍流令他们无法在数学大海中“同志加兄弟,并肩去畅游”的事实。但是,按照“科学无国界”的普适信念,同年出生的他们对整个数学事业,为全部人类荣光做出的丰功伟绩,将“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再比如格局变小,把原本的两个星球、两种文明之争,变成了私人恩怨。变身阿凡达的上校穷追不舍、大举入侵,仅仅是为了找到杰克夫妇复仇,不是为了抢夺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吗?不是为了潘多拉星球的控制权吗?既然是私人恩怨,最后化解冲突的方式也是好莱坞俗套的“家庭叙事”:孩子是盔甲也是软肋,用家庭的温情掩盖了两种文明之间的本质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