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蜜蜂模仿黄蜂的花纹可以看做是一种谬氏拟态,因为两个物种本身都可以通过蛰刺对于捕食者造成威胁。因此捕食者无论攻击其中的哪一方都会受到威胁从而“长记性”。长此以往,双方相当于形成了“共同防御”,因为捕食者不再敢猎食其中任何一种。一般认为这种拟态行为对于拟态者与被拟态者都是有利的。
虎鲸是聪明的群居动物,它们的群体捕猎确保了它们作为海洋顶级捕食者的地位,有时甚至会攻击巨型蓝鲸。它们也不会从鲨鱼身边经过:这些捕食者对窄齿、扁头七鳃鲨甚至巨型鲨鱼的攻击已被反复记录。
捕食者饮食的基础是软体动物和鱼类,这并不奇怪。同时,这种动物的大小使其能够猎杀当时的其他海洋捕食者。毫无疑问,利奥普洛龙是侏罗纪晚期的主要捕食者。
兔子是很多捕食者的猎物,为了躲避捕食者,它们主要在黄昏和黎明时分进食,它们是食草动物。在地面上,兔子经常会起身而坐或对着物体竖起耳朵来检查捕食者,倾听潜在的危险,这是他们自然行为的一部分。
贝氏拟态很容易理解,比如上面提到的模仿枯叶、树枝等伪装自身或者食蚜蝇模仿蜜蜂来吓退捕食者都属于贝氏拟态。他们的共性在于伪装者自身其实并不能对于捕食者造成实质的威胁,如会蛰刺、有毒等。另一个例子是,长翅目蝎蛉科昆虫的雄虫腹部末端会**形成类似蝎尾状,从而伪装成具有威胁性的蝎子。一般认为贝氏拟态对于拟态一方有利而对于被拟态一方不利,因为经验不足的捕食者在捕捉了没有威胁性的拟态者后可能尝试攻击被拟态者。
性捕食者对于交往对象往往会想出很多方法让对方离不开自己,虽然方法手段不尽相同,可是他们往往都是"圣母"的速成班,很多和性捕食者交往过的女孩子们都会变成爱情中的牺牲品,她们愿意为了对方付出所有,哪怕是伤痛也在所不惜。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性捕食者的目的就是掠夺,和他们恋爱注定会成为"被捕食者",即使变得自卑,还一直勉强自己为对方着想。这个时候"受害者"往往不会察觉出危险,也不会**到,原来圣母和悲惨之间仅是一线之隔。
精选内容推荐
热搜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