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天津在农历立春前一天,曾有迎春的风俗。据张焘《津门杂记·迎春》记载,这一天早晨,天津府县衙门的官员身穿朝服,“乘暖轿,全副仪仗,鼓乐前导,恭诣东门外天后宫,致祭芒神春牛。”芒神是主宰草木和各种生命生长之神,也是主宰农业生产之神。芒神是一个男人,后在民间则成了牧童的形象,经常与春牛一起供人们拜祭。这一天,祭祀完毕,将春牛抬到天津府署,待第二天,立春节气,再“例行打春之礼”。
民间传说,太岁值年更换,于是在立春之前,会将太岁像修饰一番。春牛图中的牧童,头上的两个辫子在古代称簪,手里拿着柳枝鞭赶牛,于是把他当作芒神,别名也叫句芒。
再次,就是张贴芒神春牛图。京城里,由顺天府给皇上呈送春牛、芒神图,向皇上敬贺立春之喜。民间百姓,则纷纷到集市上去购买这类纸图,恭恭敬敬地张贴到中堂,祈求神灵保佑一年农事顺利、丰收吉祥。
每年“春牛图”中芒神的造型也都不一样,如果芒神双脚穿草鞋,则代表当年会干旱,我们要做好抗旱蓄水的准备;如果芒神没有穿鞋且裤管束高时,则表示当年雨水多,我们早做好防涝的准备;如果芒神一只脚没穿鞋子,另一脚穿鞋,则表示降水适中,年景会比较好。
立春这一日,老北京的庙会里,一般都会在卖皇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有关于春牛的图,春牛图上前面牵牛的那个男子,画的就是芒神。一般人家,会把春牛图请回家,和那些拿回家里的春牛的碎片的意义是一样的,自己对自己祈祷,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
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