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尽头处的水泥台叫作桥台,是连接陆地上的铁轨和栈桥的枢纽,上面的两个钢结构是用来连接桥架的。图中显示连接了两根铁轨,这不是真实的,是摆上去的。两根铁轨之间的标准轨距为1435mm,现在这个距离达到了2100mm。前些日子来,这两根铁轨还是这个样子的。
桥台正面像。桥台和桥墩一起,是支撑桥架载荷的构筑物,桥台与陆基相连,是陆基铁轨的最后一站,火车通过桥台驶上栈桥,再通过栈桥驶上渡船,在栈桥和渡船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连接物,叫跳板梁,它是栈桥和渡船的连接物,这些设备至关重要缺一不可,因此如果没有这些设备,火车是无法驶上渡轮的。由此我们可以得知,铁轨是不可能直接铺设到江里的,火车的目标是开到渡船上而不是江里。
除了钢轨上的铭文,铁轨的安装方式,包括使用的枕木、扣件、连接方式等,也都是我们判断铁路年代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很多铁路经过多次反复的维护、更新、拆换,因此会出现“老轨新鞍”和“新轨老鞍”以及多种不同时期物件同时出现的复杂情况。如一根50年代的老铁轨,在八十年代被重新进行安装,就会出现“老轨新鞍”的情况。而有些老的铁轨在进行更换时,枕木还是好的,特别是在有些桥梁上,尽管水泥轨枕已经被广泛使用,但为不增加桥梁的负荷,这些老的木枕会被保留下来,安装上了新的钢轨,这样就会出现“新轨老鞍”的情况。
我们知道钢轨本身是由一段钢轨连接起来的,并不是一条完整的钢轨,所以中间肯定有东西把它们连接起来,而这时候铁丝就起到了连接的作用,而在天气变化,钢轨也会因热胀冷缩而变形,钢轨连接处有钢板连接,并系有数根铁丝。这些铁丝不仅是用来连接铁轨的,除此之外,还需要用铁将铁轨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路,以检测这段线路是否被其他列车占用。
现在很多朋友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坐火车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方便的交通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们也发现,像火车这样的工具,在运行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有趣的现象。比如火车上经常有一些铁丝连接运行的铁轨,让人觉得很有趣。那么这条铁丝有什么作用呢?关于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