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也有不同的看法,曾有老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给他的学生听,让他们说出各自的真实感受,学生们大多都认为孔融具有“辞让”的美德,值得自己效法。但也有学生说,孔融让梨是被迫无奈,他若拿了大梨,他的哥哥就会打他。所以,孔融的聪明之处是,他在父亲面前表面上是“辞让”,实际上是主动屈服于哥哥的拳头。这样的猜测,姑且也算一种说法吧。孔融能让梨,孔融的兄弟们会不会也能让梨?孔融若争梨,孔融的兄弟们是不是也会争梨?他们会不会为争梨的大小而大打出手呢?这个故事没有明说,只是突出了孔融的“辞让”,借以说明孔融是一个有良心的好孩子。
而今,有的小学生在回答“如是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试题时,直接答道:“我不会让梨。”为什么不会让梨呢?小学生没有具体回答,老师也没有要求,只是按照标准答案,判为答案错误。显然,学生的答案是对“辞让”教育的彻底颠覆。这就引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今天还需要“孔融让梨”式的“辞让”教育吗?
主持人1:从古到今,文明礼仪一直渗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礼仪之邦,中国历有很多故事至今仍深深地教育着我们,下面请观看历史故事《孔融让梨》。(放《孔融让梨》录像)
主持人(乙):从曾子避席到程门立雪;从廉蔺**到孔融让梨;从魏文候冒雨践约到刘备三请诸葛亮。古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文明礼仪的内涵。
孔融让梨的故事想必大家全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孔融小的时候,长大后的孔融同样优秀,德才兼备,孔融是三国的名士,在**上声望很高。
1、我给宝宝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我问他‘宝宝你觉得孔融这小朋友好不好?’宝宝撇撇嘴说‘一个傻孩子有什么好不好的。’我‘’。
精选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