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莫尔的长官——印中联队指挥官威廉·亨利·滕纳在其回忆录《飞越驼峰》中记载,“驼峰航线”上并没有专业气象站。从刚着陆的飞行员那里打听最新天气状况,是主要的气象信息来源。然而,这也不太管用,因为“‘驼峰航线’沿途的天气瞬息万变,每一英里都不尽相同。”滕纳写道。
1945年1月6日,是“驼峰航线”史上最黑暗的一天。风速为每小时161公里的特大风暴让航线上的多数飞机失控。地面电台里充满了机组人员声嘶力竭的呼救声。仅仅那一天,在“驼峰航线”上至少有15架飞机因为强风暴而坠毁。滕纳说:“飞越驼峰的危险系数,堪比驾驶战斗机深入敌后轰炸纳粹德国。”
走桃花岛、过大草坪,我们的目标是驼峰飞行纪念碑,那是为纪念**时期驼峰航线、飞虎队而建,是对那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的永久铭记。
驼峰航线是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的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为世界反*****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驼峰航线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这里推介策展组在筹划《大动脉》展览时主要参考的几本图书。
中美两国的驼峰飞行机组人员多次聚首,故地重游。自2000年以来,古蒂尔曾四次重返中国。2007年,他去了当年“驼峰航线”的重要站点——昆明巫家坝机场,找到了部分旧时的跑道。惊喜万分的他装了许多跑道上的小石头,带回美国作纪念。
根据莫尔的长官——印*联队指挥官威廉·亨利·滕纳在其回忆录《飞越驼峰》*记载,“驼峰航线”上并没有专业气象站。从刚着陆的飞行员那里打听最新天气状况,是主要的气象信*来源。然而,这也不太管用,因为“‘驼峰航线’沿途的天气瞬*万变,每一英里都不尽相同。”滕纳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