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副总裁金穗指出,数字化成为常态后,文化要附着在实体经济里。“文化+科技+实体经济,可以带动产业价值增值。”
图书馆可以参与塑造传统藏品的数字资产功能,以“数字藏品”创新馆藏资源的生产、传播和利用方式。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古籍、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图片、电影资料、地方志、民族民间文艺等资源,若以数字藏品形式将区块链技术等应用于图书馆资源的数字资产化,在保留原始资源所有权的基础上,可实现馆藏资源的价值多样化,推动文化以新的形式传承、收藏和使用。可基于区块链作为数字藏品的技术基础,从而通过这一技术实现去中心化的文化资源数据存储、传输、交易以及数字内容分发。此类数字藏品既有区块链对其所有权和流通溯源的保障,也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分割性,可实现图书馆在保留原始权限基础上的馆藏利用与开发[25]35。
随着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数字图书馆对人文研究的重要性和实体图书馆对前几个世纪的学术的重要性几乎是一样的。数字图书馆不仅提供对原始资料、语境化和评论的访问,而且还提供了一些额外的资源和服务(其中许多资源和服务与20世纪后期出现的人文趋势密切相关)。
全国各地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文化云平台,启动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等,借助各类数字化服务,让城乡群众共享公共数字文化产品。
数字图书馆开发人员还会发现,他们需要保持图书馆作为个人访问丰富多样信息的权利的监护人的角色,并在其上下文中查看这些信息。他们需要继续保持警惕,确保其他形式的“平等获取信息”扩展到新的数字世界。他们也应该将“图书馆权利法案”扩展到网络空间,他们将发现自己不得不努力阻止数字世界增加“富人”和“穷人”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