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以外,空间站凌行星必须注意曝光参数的设置。在凌日月时,日月面的亮度极高,因此为了保证日月面不过曝的曝光时间(<1ms)足以匹配空间站的运动速度而不拖影;但是凌行星时,行星摄影时要保证增益适中,常用的曝光时间是10-20ms,在此条件下空间站必定拖影。所以,必须改变行星摄影习惯,把曝光时间调到<1ms(或者用前文凌日月中的计算方法准确估计合适曝光时间),同时用较高的增益才能保证行星可见。最终拍摄采用的增益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因为空间站凌行星发生前是无法准确预估其亮度的,因此只能用行星的亮度和空间站亮度预报对比,最终使用行星的曝光情况来预估合适增益。
可是,这世界上哪能有人一口气就吃成个胖子呢?在前往其他行星盖房子之前,人类需要充分了解太空当中的情况,并且在往返于其他行星和地球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一个“中转站”。很显然,空间站就是其中的“关键角色”。
除了空间站凌日月外,思路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在空间站凌日月的拍摄中,日月面的作用其实是充当一个天空中易于寻找的固定坐标。类似地,一些易于寻找的行星和明亮恒星,也可以挑战空间站凌的拍摄。但是,此类目标面积太小,想要和空间站完美相遇,地面观测的误差必须在几米之内。天文通中就有“空间站凌木星”“空间站凌土星”以及其他行星和亮恒星如天狼星、织女星等的相应预报栏目。
在太空除了有恒星,行星,卫星外,还有空间站呢!它就是我们中国人在太空建的一个家,空间站一直像其他的小星星一样围着地球在转动呢!我们的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可以在空间站里休息、工作,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家。
虽然说空间距离地面很远,远离了地面所带来的干扰,但其实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同样也会面临很多威胁。如太空垃圾。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太空中产生的垃圾越来越多,这些垃圾如果进入到空间站的轨道范围内,可能会对空间站造成威胁。陨石和小行星。太空中的陨石和小行星,如果不幸撞击到空间站,可能会给空间站造成损坏,甚至威胁到宇航员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