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趁着学生激情还高,引入下一个学唱歌曲的环节。不料学生还没等音乐完全结束就嚷着再来一次。学生是因为好玩,还是因为别的呢?在这个时候我是应该给学生再听一次,还是按照我的设计学唱歌曲了呢?我在今天这节课中选择了学唱歌曲,但学生的情绪并不是很高,这样对我的教学就有了影响。在下节平行班的课中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问题,期待着。
很多孩子的兴趣爱好,不是他自己发展出来的,而是我们家长引导的。他小时候的兴趣海了去了,唱歌、跳舞、画画那样都想学,但是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全学,需要家长去发掘,去引导。比如我家的现在喜欢画画和唱歌,我就会经常自己网上学一些简笔画,然后带着他一起画。
**:科研跟科普应当是一脉相承、相互促进的。我曾在课上讲哈佛大学的一个干细胞实验,科研人员**多只鹦鹉唱歌,再把其中一只鹦鹉脑部关于唱歌的脑区破坏掉,这只鹦鹉就失去了唱歌的能力;然后科研人员再把另一只鹦鹉脑子里的干细胞取出来,经诱导处理后,注射进第一只鹦鹉体内,这只鹦鹉再次唱起了歌。这个实验阐明了干细胞的作用。我刚讲到这里,有个年轻人站起来问我“这只鹦鹉唱的歌,和原来的一样吗?”
他以前唱歌被批评,被说是不适合唱歌,然后他就去学,学技巧学知识,愣是让自己成为了一个不逊色于专业歌手的业余选手。
其中两个理由如同:⑴学唱歌,必须学简谱或学五线谱,而不能依靠学自然唱歌;⑵学汉语朗读或说话,就必须学汉语拼音,而不能依靠随意学自然说话包括各种方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