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 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后秦鸠摩罗什译。般若,梵语,意为智慧;波罗蜜,梵语,意为到彼岸。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顽强、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 欲望产生了正义与##,它们本就是一体的,难以区分,一位青年用他的拳头向世界证明了他的价值
“闭关”之后首先捧读的是《金刚经》。自鸠摩罗什大师于公元5世纪完成《金刚经》的汉译,对《金刚经》的注解大量出现在中唐(10世纪)之后,此时大乘佛教已日渐兴盛。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对《金刚经》的注解大都是从大乘佛教的经典中寻找依据,而众所周知,大乘佛教在本师亲授般若经典之后500年后才出现,其教义于般若佛教已发生重大的演变。如果真正要读懂《金刚经》,还是要读懂鸠摩罗什大师的汉译**的本义才对。
金刚的坚硬,比喻实相般若,也就是真如自性,随缘不变,不生不灭,永远不坏。金刚的锋利,用来比喻观照般若,能破一切烦恼疑惑,除了见思烦恼,连更微细的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也都能一并斩除。
作为重要的般若经典,《心经》因为篇幅较短,常常被与同为般若经典的《金刚经》编辑在一起。难道仅仅是因为篇幅问题吗?令人既感到意外惊叹,又感到意料之中的是,《心经》、《金刚经》加起来正是佛陀本师般若哲学“三才两之六维”完整理论体系的结晶,《心经》以论述佛道、佛法、佛学为上道、上法、上学,《金刚经》论述菩萨道、菩萨法、菩萨学为下道、下法、下学,而上学、下学的内容又是分别由“仁、义、礼、德”四个维度构成。
所以,从根性思维上来说,它是最本质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经典中常说的金刚力士、金刚三昧、金刚之身、金刚手、金刚杵等等,都是取金刚的坚固不坏,并且能催灭一切魔障的意思。金刚,就是用来比喻般若智慧的。
般若法门是成佛的根本,而《金刚经》又是般若法门的核心。《金刚经》作为佛教之宝典,佛陀大乘二时教法之根本思想,能领会其中精髓之万一,是多少佛子梦寐以求的事。
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