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这样一个权势滔天的人物来说,重要的就是要保证自身的平安,一旦出现问题,那后果不堪设想。吕不韦与嬴政之母、帝太后赵姬的不正之风、男女关系都是其致命弱点,再加上秦王嬴政年纪越来越大,吕不韦怕被秦王察觉,吕不韦与嬴政之母间有不可言说之事,所以才千方百计地想要瞒着他,希望能够避开此事。然而,事情却出乎所有人预料之外!
这位秦王的理由很简单,嫪毐是吕不韦献给太后的,现在他叛变了,吕不韦也难逃罪责,但嬴政感念他平定嫪毐**有功,所以只革去一切官职,并外放到自己的封地,无诏不得出。
嫪毐由于在某方面拥有超越常人的特长优势,正是秦国相邦吕不韦想要寻找的人,为此嫪毐成为了吕不韦门下的食客。而吕不韦寻找此人也是迫于束手无措,想让其代替自己,继续侍奉太后,因为秦王一天天长大,但他却和秦王生母藕断丝连,与太后赵姬保持着不清不楚的联系。
只是异人和他父王一样,实在是福浅命薄,仅仅做了三年的大王也驾崩了,赵姬成了王太后,年仅13岁的嬴政成了秦王,尚未通晓世事的嬴政尊吕不韦为相国,恭敬地称其作“仲父”,“国事皆决于不韦”,这一来,整个大秦帝国实际大权都在吕不韦手上。
然而时间仅过去了三年,时年35岁的秦庄襄王便英年早逝,**嬴政少年继位。吕不韦再升著名,成为大秦相邦,并被尊为秦王仲父,可谓是权倾朝野。而赵姬也从王后变成了太后,但赵姬此时依然年轻貌美,风华不输当年,她不甘守寡,加上儿子年纪尚小,便与老相识吕不韦“旧情复燃”,时常私会。
其实以现代的眼光看,《史记》算不上严谨的史书,充斥了神话、鬼话、传闻和小说家言。就拿吕不韦这事儿来说吧,《史记》既说赵姬是委身吕不韦的舞女,又说赵姬是赵国有势力的豪家女,身份如此悬殊,前后矛盾。又如,《史记》叙述吕不韦与子楚商议如何争取让安国君(后来的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嫡嗣,绘声绘色地记录两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