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算数不同于简单的算术题。它要求儿童思考如何使用加法或者乘法等得到一个数字。是一种更加灵活和有效的运算训练法。
全课有四幅图。第一幅图画的是猴子在高竿顶上“倒竖蜻蜒”,眼睛睁得圆圆的,顽皮可笑。第二幅图画的是黑熊已经把大木球滚到跷跷板的中心点上,到了胜败在此一举的关键时刻了,所以黑熊的面部表情非常紧张。第三幅图画的是山羊在钢丝上表演绝技,这是一项高难度的表演,但山羊从容不迫,一点也不紧张。第四幅图画的是马戏团的演员在指挥马钻火圈,猴子骑车,小狗做算术题。这四幅图与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相对应,图给文做形象描绘,文给图做具体描写,两者互相照应,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利于低年级儿童理解课文内容。
有时候,比谣言和阴谋论更容易引起思想混乱的,未必就是什么谣言和阴谋论,而是根本常识得不到尊重,哪怕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有些常识,其实就是一道最简单的算术题,这道算术题,连认识基本数字的低龄儿童都能快速算出,因为很多常识,就如同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如果有人不承认一加一等于二,肯定会引起各种议论和猜测,甚至会出现批量生产各种谣言的现象,阴谋论当然也会随之兴起。
这时儿童虽然能借助于具体运算进行分类、序列化等等关系,但这些运算还没有组合成一个单一的结构整体,是由所有组成步骤集合而成的,还没有形成内在的组合原则。如1年级(大致7岁)的儿童扳手指做算术题,还不能直接同时弯曲两根手指,然后同时弯曲三根手指来计算2+3的结果。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出视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