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二先生,《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典型人物,本名马纯上,因屡试不举,以选书为生,为人古道热肠,治学近乎迂腐。
杭州游历,体现马二先生人性一面。马二先生在匡超人 落魄的时候曾经几度帮助他,可是后来却落得了十分悲惨的境地,还被自己曾经帮助过的匡超人妄加诽谤嘲笑。
轶事典故
1.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 他对匡超人说: “你如今回去, 奉事父母, 总以文章举业为主。人生世上, 除了这事, 就没有第二件可以出头。不要说算命、拆字是下等, 就是教馆、作幕, 都不是个了局。只是有本事进了学, 中了举人、进士, 即刻就荣宗耀祖。这就是《孝经》上所说的‘显亲扬名’, 才是大孝, 自身也不得受苦。古语道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千钟粟, 书中自有颜如玉’。”
2.马二先生批八股文章, “总是采取《语类》、《或问》上的精语” ,前者是黎靖德编的《朱子语类》, 后者是朱熹做的《四书或问》。他总是跟在朱熹的后面亦步亦趋, 不敢有所逾越。他著书就著《春秋》, 读史就读《纲鉴》, 他解释《诗经》, 只知道遵照官定的举业读本《永乐大全》。他说:“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 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 被那些后生们看见, 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他赞叹风景, 只知道引用《中庸》里的“载华岳而不重, 振河海而不泄, 万物载焉”之类的现有句子, 别无词汇。语言是思想的家园, 圣贤书把他的语言都限制得僵死了, 他哪里还有自己?他的大脑里塞满了圣贤的语录, 再也没有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隙。
3.马二先生劝匡超人说: “那害病的父亲, 睡在床上? 没有东西吃, 果然听见你念文章的声气,他心花开了, 分明难过也好过, 分明那里疼也不疼了。”八股文章竟然有疗饥止痛的奇效!马二先生已经把八股神化了, 并对其无比痴迷。
4.别人做举业, 也许并不纯正。或者是拿这个来做敲门砖, 或者是用它来做幌子, 全不把它当回事。而马二先生却干得极其认真, 一点也不马虎。他在文翰楼做选家, “时常一个批语, 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笔, 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遍,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 才为有益。”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的受 害者, 这还不够, 最可悲的是, 他是那么真诚执著地引导别人走自己已经实践 证明走不通的老路。这是对他尖锐的讽刺。
5.马二先生宅心仁厚,乐善好施。差人拿着写有蘧公孙叛逆罪的呈子给马二先生看,“马二先生看完,面如土色”,仔细询问后求差人“千万将呈子捺下”。差人借机向马二索要银子,索要不得,转身要走,马二先生忙说:“不是这样说,你同他是个淡交,我同他是个深交,眼睁睁看他有事,不能替他掩下来,这就不成个朋友了。”在和差人几番交涉之后,几乎拿出自己所有的家 当九十二两银子给差人,把枕箱买回来,替朋友蘧公孙消灾。
艺术形象
吴敬梓笔下的马二先生不光在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做人生的导师, 也在历史地替整个“正史”中的知识分子代言心声。马二先生的种种语言和行为正是一代代被八股文所毒害的文人们的写照,从这里不难看出马二先生人物形象的时代典型性的意义。吴敬梓用纪实的笔法写出了一个“外史”中的“正史”人物, 只有这样, 遽公孙的“如梦方醒”才觉得可笑可叹,匡超人的举业才觉得虚伪龌龊。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