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印度诗人、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他在8岁开始写诗,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教材。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的爱国**精神。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抒情诗集《吉檀迦利》的英译本为他赢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1941年8月7日,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1岁。他的作品在中国的流传,深深影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进程,是中印文化交流发展的印证。
《吉檀迦利》的作品内容
《吉檀迦利》共103首,单看均可**成篇。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诗人对人神结合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第8—35首为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与渴慕。第36—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85首为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歌颂神给世界带来的欢乐和光明。第86—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诗人渴望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真正达到人与神合一的境界。最后3首是尾声,概括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泰戈尔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在泰戈尔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在诗歌、体裁、语言及表现方法上能够大胆创新,别具一格。体裁上把现实题材处理成具有冥想因素,把冥想体裁处理为具有现实成分。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吉檀迦利》,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
泰戈尔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是《吉檀迦利》。泰戈尔1913年通过作品《吉檀枷利·饥饿石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这部作品中,泰戈尔用英文表达出了他通透而又充满哲理的思想,也受益于将自己的作品翻译成英文,泰戈尔成为了亚洲地区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83年中国电视创办了金鹰奖。1983年,《大众电视》设立“金鹰奖”,发起人为时任浙江电视台台长的林辰夫。由于电影有《大众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和《大众电视》是姊妹娱乐杂志,电视剧已有“飞天奖”,但由专家评审。而《大众电视》金鹰奖,是一项完全由读者投票决定的电视剧奖项。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印度 诗人、文学家、**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者。 代表作有《 吉檀迦利 》《 飞鸟集 》《眼中沙》《 四个人 》《 家庭与世界 》《 园丁集 》《 新月集 》《 最后的诗篇 》《 戈拉 》《文明的危机》等。
中国电视剧最高奖项有三个,分别是: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创办于1980年,于1981年开始评奖,每年举办一届,原名“全国优秀电视剧奖”,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由****出版****(原中国广播电影电视部)主办,为电视类的“**奖”,是对上一年(或两年度)电视剧思想艺术成就的一次检阅和评判。从2005年,改为两年一届。
《恰似故人归》大结局姑获鸟的扮演者竟是萨顶顶。在大众的印象中,萨顶顶一直以独特的嗓音和民族感十足的形象,在音乐的舞台上独树一帜。萨顶顶原名周鹏,说起这个名字,很多人都不熟悉。但是提起《自己美》和《咚巴拉》两首歌,却曾传遍2001年前后的大街小巷。熟悉的旋律,动感的节奏,让很多70 80后记忆犹新。
《原神》获得的国际奖项是TGA 2021最佳移动游戏。2021年12月10日上午,The Game Awards 2021(以下简称TGA 2021)颁奖典礼正式开启。火了一年的《原神》此次没有陪跑,而是如愿拿下了“TGA 2021最佳移动游戏”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