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死得很冤。
晁错任职于文景两朝时期,早年曾跟从张恢先生学习申不害、商鞅的刑名之学,凭此学术担任太常掌故。文帝时期受**派遣向济南的伏生学习《尚书》,先后担任了**舍人、门大夫、**家令,得到了**即景帝的宠幸,有“智囊”的称号。文帝时期,他曾经多次上书言削弱诸侯之事,但不得重用。景帝即位后,被**为内使,恩宠超过九卿。晁错请求修改法令,削弱诸侯,引发七国叛乱, 因与窦婴、袁盎有隙,二人进言说吴、楚叛乱皆因晁错而起,由此被杀。
晁错提出的削弱诸侯割据势力这一**主张,有利于削弱诸侯势力,巩固皇权稳定,与前面的开国元老的军功相比亦毫不逊色。司马迁也肯定了他不顾自身安危,为**建立长远方案的历史功绩。但手握实权的晁错,本就让公卿列侯嫉妒,而他待人严峻苛刻,遇事执理、不近人情,引发诸大臣的反感。《史记》中明确记录在案的政敌就有申屠嘉、袁昂、窦婴,由此可见晁错与同僚的关系并不融洽。晁错修改的法令触及了朝臣、诸侯的利益。晁错的父亲曾劝他放弃,认为他的做法破坏疏远皇室骨肉,招致众人怨恨,落得“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的结局。
晁错的冤在于他是为**利益谋划,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景帝也深知这一点,但因吴楚七国之乱突然爆发,临机仓促,乱了方寸,在一班权臣的借题发挥之下,晁错成为了皇权、权臣、诸侯****的牺牲品。景帝错斩晁错之后,亦深恨之。晁错削弱诸侯割据的行动是置他于死地的根本原因,而其严峻苛刻的性格加速了不幸的发生。
人物介绍:
晁错发展了“重农抑商”**,主张纳粟受爵,增加农业生产,振兴经济;在抵御匈奴侵边问题上,提出“移民实边”的战略思想,建议募民充实边塞,积极备御匈奴攻掠;**上,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特权以巩固中央**,损害了诸侯利益,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诸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反叛。景帝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热搜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