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四阿哥被远派皇陵并幽禁起来,后来改为圈禁,直到乾隆帝登基,十四阿哥才被释放,恢复了**身,乾隆二十年,十四阿哥**,当时他已经六十多岁了。
初名胤禵,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左右改名胤祯。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为抚远大**领兵出征,驱准保藏,为西部边疆的安宁作出了重要贡献。胤禵虽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他却是以胤禩为首的八爷*重要的一员,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将胤禵召回京师,软禁于景陵,将其名中的“祯”改回“禵”,并与其他康熙皇子一起改第一字为“允”,称“允禵”。雍正四年(1726年)被圈禁于景山寿皇殿。直至乾隆帝弘历即位后,胤禵才恢复了**,晋封多罗恂郡王。
轶事典故:
勇敢无畏:西征期间讨论军队进藏事宜时,议政大臣商议胤禵应该留在相对安全的大后方,估计是害怕胤禵有任何闪失,承担不起。胤禵对此很不满,于是胤禵力排议政大臣所议,坚决的向康熙提出要么派遣他亲自领兵进藏,要么前往木鲁乌苏亲自保证进藏军队的后援,康熙对此很赞赏。
雷厉风行:西征未出师前,胤禵已经开始检查各项军务状况,参劾了一名官员。后蒲到西宁,胤禵便立即着手整顿军务军纪,根据沿途所获信息,调查各要员失职情况,随即参劾了三名官员。(后来其中两人被康熙革职锁禁了),这说明胤禵是个十分果断,雷厉风行的人。
善于纳谏:胤禵虽然十分有主见,但是也很善于听取有益的建议。藏语文献《户口册与历史》里曾提到他听取了投奔清军的,更了解当地情况的第巴阿尔布巴的建议,及时的修改了军事行动方案。(可参考《阿尔布巴阐述平定准噶尔之战》一文)
团结蒙藏:胤禵在与呼毕勒罕(七世**)交往的时候,不卑不亢,谦和礼让,他谦逊的言谈举止与不凡气度,赢得了呼毕勒罕的尊敬。通过一次次接触与交往,他与呼毕勒罕建立起密切的关系,呼毕勒罕对清王朝也更加恭顺,这对于清朝团结青海蒙古王公,使他们协助清军入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康熙交办的无论巨细的事情,胤禵均良好完成,康熙时不时在奏折中加以赞赏。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