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庄绍光形象分析:他不慕功名,喜爱隐居,厌恶世俗,喜爱清净。庄绍光也不拒绝天子的召见和赏赐,也与官宦交往,关键时刻他也会求官员办事的。随遇而安的淡定人生,大概是庄绍光的人生哲学和鲜明特点。
庄绍光对于之不同道不合的世俗小人和官僚是不欲一见的。当他从京师回到南京后,高大老爷、布政司、应天府、本城乡绅都争欲拜见,习惯于悠然独行的庄先生恼火中作速搬到湖上去受用,甚至最初虞育德前往拜见,都吃了闭门羹。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剧情简介
小说从元末明初写起(“楔子”),一直写到明万历四十四年(“幽榜”),前后历时约二百四十八年。正文从第二回开始,故事发生在明代成化末年,上距“楔子”约一百二十年;结束于第五十五回“四客”故事,此事发生在万历二十三年,下距“幽榜”二十一年。前后历经一个朝代的兴衰。
元朝末年浙江诸暨农家子弟王冕自学成才后,因不愿相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半年后,黄河决堤,百姓流离,王冕乃回到故乡。不久,母亲病死。又隔了一年,天下大乱。吴王平方国珍,特去访问王冕,向他求教平天下之策。数年后,吴王建国大明,礼部议定用四书、五经、八股文取士.......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