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学识极其渊博。举凡经学、子学、史学、文学、**、伦理等各门学术,造诣无不精深,天文、历数、医理、兵法乃至卜筮、星象,亦旁涉兼通,且留心当时传入的“西学”。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学者王朝聘的儿子。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考中乡试。顺治初年,投靠永历帝朱由榔,参加反清斗争。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拒绝为吴三桂撰写劝进表。王夫之早年就以才华名满天下,中年曾投身抗清工作,晚年隐居于形状如顽石的石船山,学者遂称“船山先生”。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
《周易外传》是清王夫之(1619—1692)撰哲学著作。其思想的表达方式相对于《内传》而言,比较**、奔放,思辨性极强,思想的想象力也极为丰富。
《黄书》明清之际王夫之著。一卷,收入《原极》、《古仪》、《宰制》、《慎选》、《任官》、《大臣》、《离合》等七篇论文,并附《后序》。作于1656年,是作者早年的政论著作。
《尚书引义》是清代王夫之编著的哲学、政论著作。共 6卷,凡50篇,篇间不相连属,各有**论题。引申《古文尚书》中某些观点,借以发挥自己的思想。
《永历实录》,纪传体史书,明末衡阳王夫之撰。原书二十六卷,今存二十五卷。该书详细记载了明朝永历年间大约十六年的史事,对于研究明朝末年的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春秋世论》该书收入《船山遗书》,有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新化邓显鹤长沙刊本、同治四年(1865)湘乡曾国荃金陵刊本、**二十二年(1923)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
《噩梦》此书成于康熙二十一年(1681)。内容就清初**情况,提出**意见。自序云:“因时之极敝而补之”,自知其主张难以被采纳,故以“噩梦”名书。在田制方面,提出“有其力者治共地”。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中国复兴的大道。
《宋论》出自于《船山全书》,共十五卷,每卷别以帝号,而无标题。不仅是船山史论思想的综合,而且体现了清初思想界以史为鉴,充分吸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对汉民族思想文化生活的深刻反思与批判。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