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红楼梦后28回迷失,因而关于薛宝钗的结局说法纷纭,主要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高鹗续写中的薛宝钗结局:成为活寡妇,在贾家过侍亲养子的生活;第二种,改嫁贾雨村;第三种,孤独终老;第四种,凄惨死去;第五种,青春早逝。
第一种,高鹗续写中的薛宝钗结局
经过一番磨合,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后生活正常,薛宝钗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贾桂),贾宝玉、贾兰相继高中,贾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皇帝还下旨免除贾珍的罪行,仍袭宁国公等世职,荣国世职仍由贾政来袭,升为工部郎中,所有家产全部归还。最终贾宝玉在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的指点下顿悟,于是趁着科举考试的机会,离开了贾家,所以目测薛宝钗最终结局应跟李纨别无二致,她成了一个活寡妇。
按照这种大环境,薛宝钗最终结局是确定的,那就是在贾家过侍亲养子的生活,如李纨那般。
第二种,改嫁贾雨村。
很多人把宝钗结局跟贾雨村联系起来,是因为贾雨村曾做过两句诗: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对于最后一句的解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不少人坚持认为:钗是宝钗,时飞正是贾雨村的表字,因此这句话暗示了宝钗在宝玉出家后,嫁给了贾雨村。这句话之后的两句甲戌本脂批。甲戌侧批: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甲夹批:前用二玉合传,今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脂批什么意思呢?就是前面跛足道人和癞头僧人先说了宝玉和黛玉的前世姻缘——木石前盟,这里又说了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玉和钗暗喻金玉良缘。
但是贾雨村的这句话透露的二宝姻缘,跟贾雨村没有任何关系,而且以宝钗品行,她在宝玉出嫁后,也不可能改嫁,所以宝钗改嫁贾雨村一说,不足信。
第三种,孤独终老。
第一回里说到了甄士隐的败落乃至出家,他出家之时,曾一口气解读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我们知道,这段对于好了歌的解读,几乎可以看作是红楼一书的总纲。
结合脂批来看,这段解读相当于是提前交代了很多人的结局,其中也包含了宝钗。原文有两句话是这样的: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句话也很好理解,说的是红颜老去的情形,这暗示的自然是红楼中的女子,这句话后有句甲戌本脂批:宝钗、湘云一干人。根据脂批可知,这两鬓成霜的人是宝钗、湘云等人,结合脂批透露的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的结局,宝钗最终的结局可能就是守寡到老,从脂浓粉香的闺阁女子到两鬓成霜的孤寡妇人。我在之前的文中也分析过,宝玉和宝钗婚后没有孩子,整个红楼梦中都没有新生儿,所以宝钗的结局最可能是孤独终老。脂砚斋这句批语,也直接否定了宝钗改嫁贾雨村一说。
第四种,凄惨死去。
要分析十二钗结局,判词不能不看,宝钗跟黛玉合用一首判词,关于宝钗的结局,似乎在“金簪雪里埋”这句话中透露了,不少人也据此认定:宝钗最终死亡,而且凄惨地死于一个冬天,尸体被雪盖住。
如果只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未免误读了红楼,如果宝钗是这样不堪地死去,那么黛玉的“玉带林中挂”就真的成了黛玉上吊自缢了。宝钗这句判词很有可能是,婚后的她被宝玉冷面相对,因为他“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第五种,青春早逝。
元春省亲回宫后的那年元宵节,贾母因为元春高兴,也拉着一家大笑玩起了猜灯谜的游戏,贾政也来凑热闹,但热闹没凑成,却闹了一肚子郁闷,因为这群女孩的灯谜,都是她们命运的谶语。
贾政看完四春和宝钗的灯谜后,有这样一段心理描写: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如果说四春和宝钗的灯谜是谶语,那么贾政的这个心理活动,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谶语。
他认为这群孩子都不是福寿之辈,也就是活不长久的。我们看,元春死的早,迎春死的早,探春远嫁,惜春出***钗会不会在跟宝玉结婚后不久青春早逝呢?
如果我们结合比较可信的第二种结局,宝钗可能也不会活得太久,当然,也不会真的青春早逝,也许像元春一样,四十岁左右去世,而不是能够像贾母这样,可以活到八十多岁。
作品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定义的四大小说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别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1]、《金陵十二钗》。故事是从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石头(也就是书中的贾宝玉)讲起,因此又名《石头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程伟元称自己经过多年收集,重金购得《红楼梦》后四十回残稿,并与高鹗一起对不连贯的地方进行补缀,于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一百多年间,《红楼梦》以此120回本流传。但某些学者研究认为:据脂砚斋批语,本书应少于114回,并据此认定后40回为伪作。但持后40回含有曹雪芹原稿观点的人认为《红楼梦》第一回已说作者增删改数次,不排除作者在这部巨著的数年写作途中更改思路和故事架构,因此出现不符。也有学者认为脂批属于伪造。
从1920年代开始,胡适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下,认为后四十回非曹雪芹著,并提出高鹗续书后四十回,且后四十回不如前八十回,程乙本并非红楼梦最佳读本。胡适在甲戌本跋中举例,天香楼事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伤心”,程乙本竟作“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质疑扭曲上下文意。
**文学出版社认为后四十回是无名氏续,并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且此无名氏的生活年代要晚于曹雪芹,而早于高鹗和程伟元。[2]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6回(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回非曹雪芹原作),后28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纪,《红楼梦》是中国最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因为其不完整性、原作者曹雪芹已亡故、内容钜细靡遗且结局设定超乎寻常等特性,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问——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除此之外,《红楼梦》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不取材自历史事件的古典小说。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