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红楼梦后28回迷失,因而关于宝玉的结局去了哪里说法纷纭,主要有五种说法:
说法一:宝玉去做了乞丐;说法二:宝玉去寻了黛玉;说法三:宝玉去寺庙出家为僧;说法四:宝玉先出家再还俗,与史湘云在一起;说法五:宝玉两次出家,最终回到青埂峰。
说法一:宝玉去做了乞丐
曹公在一开始就伏了宝玉的结局,开篇第一回里,甄士隐解读《好了歌》的一段文字,有这样一句: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甲戌本侧批有语云:甄玉、贾玉一干人。可见富贵如过眼云烟,展眼即过,而“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恰恰是宝玉沦为乞丐的真实写照,与他曾经的富贵风流形成鲜明而又充满讽刺的对比。
所以,宝玉最终的结局是“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无疑。“虀”字各本不同,有作“荠”字的,有作“韲”字的,但意思大同小异,不影响解读。
说法二:宝玉去寻了黛玉
贾宝玉出家后,一路向南。在海南岛拜别发配在那的父母。第七十五回贾政拿回来的海南岛扇子是影射。第七十回,粤海**邬家送来的玻璃屏风也是影射。粤海**管理海南岛,邬家通“无家”,玻璃屏风易碎品,证明家破碎了。
贾宝玉辞别父母后,登船一路南下西去,随着贾探春远嫁的轨迹,去寻找嫁到西海沿子真真国的贾探春和林黛玉。第五十二回真真国西洋美女诗是影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说的就是“红楼一梦”。
贾宝玉寻到贾探春,必然也寻到了林黛玉的坟墓。他以僧人的身份受妹妹探春供养,在林黛玉坟前结庐而居。为其守墓余生。是对应之前的谶语:
“你死了我做和尚去”“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贾宝玉和林黛玉最终以坟穴为阴阳两隔,黛玉在里头,宝玉在外头,相守相伴最后余生。
还记得第六十二回林黛玉作《折足雁》酒令以及她的丫头名为雪雁。雁代表对爱情的忠贞和至死不渝。元代词人元好问的《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守”,说的就是大雁的夫妻相守。贾宝玉替林黛玉守墓余生,就是“雁丘”中的那一对相守的大雁,不排除二人死同穴!
贾宝玉思及一生故事,将之撰写为《石头记》,贾探春参与创作整理,是为“脂砚斋”也。而贾宝玉会寻到贾探春。在第七十回的《柳絮词》也有伏笔。《南柯子·柳絮》:(贾探春)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贾宝玉)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就是说兄妹二人还有一见。但贾宝玉词中意思不像对妹妹而说,更像对情人。可见是对林黛玉约定。
说法三:宝玉去寺庙出家为僧
这种说法也是高鹗续写中的结局,经过一番磨合,贾宝玉与薛宝钗婚后生活正常,薛宝钗还怀上了宝玉的孩子(贾桂),贾宝玉、贾兰相继高中,贾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第一百三十名,皇帝还下旨免除贾珍的罪行,仍袭宁国公等世职,荣国世职仍由贾政来袭,升为工部郎中,所有家产全部归还。最终贾宝玉在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的指点下顿悟,于是趁着科举考试的机会,离开了贾家,出家为僧。
实际上正像高鄂所写的那样,贾宝玉很可能在八十回后有出家的经历,但是肯定不是像高鄂所写的那样以出家作为最终归结点的。关于贾宝玉在八十回后出家的“伏线”在前八十回有很多条。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有脂批说:“宝玉之情古今无人可比,固矣;然宝玉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看到后半部,则洞明矣。此是宝玉三大病也。宝玉有此世人莫忍之为毒,故后文方能‘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玉一生偏僻处。’”
《红楼梦》第八十回曾两次写到贾宝玉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从这些地方,我们可以得知,贾宝玉最终的命运应该是“悬崖撒手”、“弃而为僧”。这也应该是曹雪芹的本来意愿。所以到现在为止,“贾宝玉最后出家为僧说”为很多人所推崇。但是,《红楼梦》是不是真的就是以贾宝玉出家为僧作为结局呢?这还不一定。所以又有了“贾宝玉和史湘云结合说”。
说法四:宝玉先出家再还俗,与史湘云在一起
这一说产生于清末民初,当时,有人发现了很多关于红楼梦的资料,例如《阅微草堂笔记》、《红楼佚话》、《痴人说梦》以及传闻中的“三六桥本《红楼梦》”、“端方本《红楼梦》”等。根据这些资料中的记载,贾宝玉最终的结局并不是出家,而是流浪街头,“沦为击柝之役”或“看街兵”,后来在卫若兰(《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曾经出现过的人物)的帮助下与早已为寡的史湘云再见面,并结为夫妻。当然,这种观点并不排斥“出家为僧说”。“贾宝玉和史湘云结合说”的支持者认为,贾宝玉很可能是先出家,然后又还俗,还俗之后才与史湘云结为夫妻的。还有记载说,贾宝玉和史湘云结为夫妻之后,“夫妇在都中拾煤球为活”等。当然,这些流传还是缺乏一定证据的,我们只能把它当成一种猜测。
说法五:宝玉两次出家,最终回到青埂峰
另外,著名红学专家梁智归先生还提出了“两次出家说”。梁智归先生在自己的红学著作《石头记探佚》中首次提出了贾宝玉“两次出家说”,他认为,林黛玉死后,贾宝玉被迫和宝钗成亲。但是在结婚以后,贾宝玉由于不满现实的婚姻,再加上“薛宝钗借词含讽谏”,忍无可忍的贾宝玉最后离开宝钗、麝月出家为僧。这就是第二十一回脂批里所说的:“悬崖撒手”。
但是,令贾宝玉失望的是,遁入空门的自己并没有在“空门”之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并最终经历了彻底的精神破产,于是断然还俗。还俗以后的贾宝玉与史湘云结为了夫妻。婚后,贾宝玉和史湘云这对“风尘知己,患难夫妻”由于物质生活极度贫乏,并没有获得想象之中的幸福。于是,贾宝玉又一次经历了精神上的波折,终于也“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再次出家为僧。二入空门的贾宝玉在“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的引渡下,才回到青埂峰,最终了结尘缘,“复还本质,以了此案”。当然,这也只是猜测,具体的情节到底如何,可能我们永远也找不到答案了。
作品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长篇章回小说,是中国**定义的四大小说名著之一。《红楼梦》书内提及的别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1]、《金陵十二钗》。故事是从女娲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石头(也就是书中的贾宝玉)讲起,因此又名《石头记》。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题为《红楼梦》(甲辰梦序抄本)。1791年在第一次活字印刷(程甲本)后,《红楼梦》便取代《石头记》成为通行的书名。
原本前80回尚存。程伟元称自己经过多年收集,重金购得《红楼梦》后四十回残稿,并与高鹗一起对不连贯的地方进行补缀,于1791年和1792年印行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一百多年间,《红楼梦》以此120回本流传。但某些学者研究认为:据脂砚斋批语,本书应少于114回,并据此认定后40回为伪作。但持后40回含有曹雪芹原稿观点的人认为《红楼梦》第一回已说作者增删改数次,不排除作者在这部巨著的数年写作途中更改思路和故事架构,因此出现不符。也有学者认为脂批属于伪造。
从1920年代开始,胡适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下,认为后四十回非曹雪芹著,并提出高鹗续书后四十回,且后四十回不如前八十回,程乙本并非红楼梦最佳读本。胡适在甲戌本跋中举例,天香楼事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伤心”,程乙本竟作“无不纳闷,都有些疑心”,质疑扭曲上下文意。
**文学出版社认为后四十回是无名氏续,并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且此无名氏的生活年代要晚于曹雪芹,而早于高鹗和程伟元。[2]另外周汝昌则认为《红楼梦》原著共108回,现存76回(六十四、六十七、七十九、八十回非曹雪芹原作),后28回迷失。
《红楼梦》被评为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极高。在20世纪,《红楼梦》是中国最受重视的文学作品之一。因为其不完整性、原作者曹雪芹已亡故、内容钜细靡遗且结局设定超乎寻常等特性,留下许多谜团引人探究,也构成了一门学问——红学。自胡适作《红楼梦考证》以来,一般认为曹雪芹以其家族的命运投射在《红楼梦》一书。除此之外,《红楼梦》也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不取材自历史事件的古典小说。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