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019年《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被收入教育部统编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指定书目。自2000年,“哈利·波特”中文版引进到中国。这套书除了备受我国青少年读者的广泛青睐,也不乏众多的成年读者手不释卷。下面让我们深入了解哈利波特的魅力吧。
1、全年龄向的奇幻文学
翻阅既有的文学评论,我们会发现,很多论者都会从“童话”或者“儿童文学”的角度来讨论“哈利·波特”。但值得注意的是,“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够取得那样惊人的畅销成就,一个关键的原因正是在于,它不仅吸引了儿童读者,而且还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与成年读者。就此而言,我们与其沿用老旧的文学分类惯例,将“哈利·波特”视作“童话”,不如将这个无论是篇幅长度还是内容深度都远远超出儿童文学范畴的七部曲系列,视作一套“全年龄向”的“奇幻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问世于20世纪中叶的文学类型,现代奇幻文学的核心特征在于,它会在“叙事”的同时完成一套“叙世”。也就是说,它会在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精彩故事的同时,给出一套宏大而自洽的世界观设定体系。加上今天的文创产业讲究“IP运营”,也就是在一部作品成功地积累了人气、凝聚了粉丝社群之后,迅速地对其进行跨平台、跨媒体的转化,开发出多种载体、多种形态的产品链条。“哈利·波特”这样的奇幻作品,不仅为影视改编者提供了一套经受过读者考验的故事依据,而且还为商品生产者提供了一套丰厚充裕的设定资料库。那些历史、地理、角色、器物设定,为周边衍生品的生产制造商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素材。所以,我们不但能看到由“哈利·波特”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在2001年以来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而且还能在市面上看到由“哈利·波特”衍生而来的多种多样的商品,从舞台剧到音乐会,从电脑游戏到模型玩具,从服装饰品到家居用品,应有尽有,不一而足。时至今日,“哈利·波特”已经形成一条巨型产业链,带动经济规模超过2000亿美元,堪称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
2、包容多元的魔法设定
在奇幻文学的脉络当中,“哈利·波特”又有何特殊之处,让它能够成功地凝聚起庞大的粉丝社群,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IP呢?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世界观设定方式的话,就会发现“哈利·波特”的特殊之处。无论是《魔戒》,还是《冰与火之歌》,它们都创造了一个截然区别于现实世界的架空世界;即使像《纳尼亚传奇》这样的穿越故事,它固然同时涉及现实世界和架空世界,但这两个世界的时空维度也完全不同。而“哈利·波特”创造的“魔法世界”,却与所谓的“现实世界”处在同一个时空维度,二者并没有截然间隔的分界线。同那些带有中世纪气韵的架空世界相比,“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更像是将我们所熟悉的现代世界进行了一番奇幻化的微妙变形。
当然,罗琳的世界观设定,无疑有从源远流长的巫术文化、凯尔特文化、基督教文化、中世纪神秘术当中获得大量的素材与资源;但与托尔金等前辈相比,罗琳的最大特色,却是在于她对现代世界所作的戏仿与变形。而在罗琳的一系列设定当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作为“哈利·波特”最为重要的故事发生地,霍格沃茨的相关设定,既是对魔法学习这项超现实活动进行了现实化的处理,同时又对现代学校这个日常生活空间进行了奇幻化的变形。
《哈利·波特》介绍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是英国作家J.K.罗琳(J. K. Rowling)于1997~2007年所著的魔幻文学系列小说,共7部。其中前六部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Hogwarts School of Witchcraft and Wizardry)为主要舞台,描写的是主人公——年轻的巫师学生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前后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在第二次魔法界大战中在外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
截至2013年5月,“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已经被翻译成73种语言,共卖出了超过5亿本。英国版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Bloomsbury)出版发行,美国引进后做过部分修正由美国学乐出版社(Scholastic)发行,简体中文版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发行,繁体中文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把这7集小说改拍成8部电影,前6集各一部,而第七集分成上下两部。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系列,总票房收入达78亿美元。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