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小新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但是很多人从小看的是中文配音版,其实蜡笔小新是一部日本动漫,那么你知道蜡笔小新日语怎么说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蜡笔小新的日语说法~
蜡笔小新: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
小新的名字:野原新之助 のはらしんのすけ
《蜡笔小新》(日语: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英语:CrayonShin-chan)是日本已故漫画家臼井仪人的一部非常有名的日本动漫,2009年9月11号被日本称之为蜡笔小新之父的作者身故后,未完成的遗作。
蜡笔小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动漫作品,凭借幽默风趣的剧情和可爱的画风俘获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日语说法是クレヨンしんちゃん,英语说法是CrayonShin-chan。
《蜡笔小新》是由日本漫画家臼井仪人创作的漫画。
1990年8月,在《weekly漫画action》上开始连载。1992年,根据漫画改编的同名动画在朝日电视台播出。2010年7月16日,臼井仪人遗作《蜡笔小新》第50卷出版。
在作者臼井仪人去世后,作品由“臼井仪人&UY工作室”沿袭原**格继续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蜡笔小新》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臼井仪人先生说之所以会创造出小新这个形象,是因为他在观察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发现小孩子的想法往往非常独特,以至于作者被小孩的世界所吸引。所有的小孩都有乖巧和调皮的两面性。这种两面性对作者来讲是十分有趣的。反过来作者正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了这一两面性。他同时承认“小新”有一部分是他自己的翻版。据他透露,蜡笔小新里有许多内容是他现实生活的写照,例如:小新爸爸造型与他本人有些相似;小新和他爸爸两道浓眉毛乃是因作者自己嫌弃自己的眉毛太稀疏。
《蜡笔小新》原定位为成人取向的青年漫画,早期有较多性暗示的描述(现在仍算是为成人取向的青年漫画,但内容变成男女共赏的家庭喜剧),于1990年夏天开始连载。然而在动画版于1992年推出后,大受家庭观众欢迎,逐渐转变为阖家观赏的作品,因此不得不降低性暗示的内容比例。这也使得它的受众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于1993年推出首部电影版。
主人公野原新之助是个性张扬搞笑活泼的代表性动画人物之一,内容是平实地描写日本一户核心家庭日常生活的写照,而笑点多半是小新总是搞不清楚状况而出的差错或是惹人发怒的情形;但事实上小新有时也会展现出非同年龄层小孩的表现,就好比跟朋友间的坚定友谊,或在家人、社区,甚至是春日部面临危机时,都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勇气与智慧。在日本,电视动画版收视率常高居前10名。足以说明在日本受欢迎的程度。
而蜡笔小新的命名来源也是从生活中寻找到的灵感:刊名为蜡笔小新,小新是主角的名字,全名为野原新之助,蜡笔是幼稚园小朋友常用的绘图用具,以表示作品是描述幼稚园时期的小新。此外,漫画29卷和31卷中有升上小学1年级的小新,名称则改为“铅笔小新”。
《蜡笔小新》的故事舞台是在日本埼玉县春日部市,一位正在“双叶幼稚园”学习的五岁小孩野原新之助(小新),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日子频繁琐碎却不乏温馨感动。
起初,小新与父亲野原广志和母亲野原美冴(娘家姓:小山)组成一个3人家庭,从小房子搬入两层楼平房。随着故事发展,家中添加了一只被遗弃的小狗“野原小白(小白)”与妹妹“野原向日葵(小葵)” 。 车子也换了两次(前两台都是被美冴撞毁的)。
家里一度因为被气爆炸毁而暂时搬入鸡飞狗跳庄(胯下痛公寓)一阵子,后来房屋修缮完毕,全家才搬回原住处。
有一阵子美冴的妹妹小山梦冴因为失业暂居野原家二楼,后来搬出去住在他们曾经住过的鸡飞狗跳庄,同时剧里登场的通讯工具逐渐从最初尚未有手机的年代转变成智能手机。
注:早期的动画版常把“春日部市”称为“春我部市”,在漫画单行本的第16卷也曾使用过“春我”二字,现已统一称为“春日部市”。 “双叶幼稚园”也被称为“动感幼稚园”。故事主角野原新之助的汉字写法有可能是“野原新之助”或“野原信之介”。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和小编一样的感觉,感觉蜡笔小新从躺在记忆里的漫画形象一下子活过来了,好像变成了现实中邻家小孩。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最终服务于生活。蜡笔小新的故事治愈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所以生活再苦,也要看一集蜡笔小新啊!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