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芈戎的结局:被逐到原本的封邑华阳,他在回到华阳的途中去世。魏冉结局:是抑郁而终、忧愤而死 ,白起结局: 于公元前257年在杜邮亭(今陕西省咸阳市东)自刎而死
芈戎死因: 芈戎则在秦昭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被逐到原本的封邑华阳,他在回到华阳的途中去世。
魏冉死因:早期大权在握的魏冉,直接影响了秦昭襄王的王权。随着秦昭襄王年龄渐长,对魏冉权大遮天感到不满,后来在范雎的谏言下,秦昭襄王驱逐“三贵”,**了魏冉的相国之位。并赶出咸阳回到封地,这对于魏冉来说是不爽的。失去权势的魏冉,在封地陶邑晚景凄凉,抑郁而终,在其死后秦国收回了陶邑。
白起死因:秦王不想让白起留在咸阳看自己的笑话,于是便驱逐了白起,此时范睢趁机向秦王进言:“白起虽被驱逐了,却是怏怏不乐,很不服气,这对秦国很是不利。”这些话也刺激了秦昭襄王最脆弱的那根弦,于是秦昭襄王派人送了一柄长剑给白起,令其自裁,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魏冉的一生
魏冉(?—约前264年),亦作魏厓、魏焻,因食邑在穰(战国韩邑,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宣太后异父同母的长弟,秦昭襄王之舅。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秦武王23岁因举鼎而死,没有儿子,各兄弟争位。魏冉实力较大,拥立了秦昭襄王,亦帮秦昭襄王清除了争位的对手。之后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襄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襄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权势赫赫,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公元前266年,被秦王**,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葬于此地。
白起的一生
白起(?-前257年),一称公孙起 [63] ,郿邑(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与穰侯魏冉交好。辅佐秦昭襄王,屡立战功。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以左庶长统兵于伊阙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扫平秦军东进之路。接连升为国尉、大良造。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至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大举伐楚,攻克楚都郢城,占领楚国大片土地,因功受封武安君。后屡破三晋,不断攻取韩魏领土。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坑杀赵卒四十万。战后主张乘胜进军,攻破赵国,但因应侯范雎妒其大功,终许韩、赵割地求和而罢兵 。后秦昭襄王再起兵攻邯郸,久攻不下,拟派白起为帅,屡遭他拒绝,由此触怒秦昭襄王,同时又得罪应侯范雎,最后被免为士卒,赐死杜邮 。据传著有《阵图》《神妙行军法》,今已佚。
白起担任秦军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于作战中料敌如神,出奇致胜,威震六国 ,在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他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20] ;又与韩信合称“韩白”,后人还常将其与韩信、卫青、霍去病等合称为“韩白卫霍”。唐代时位列武庙十哲。
芈戎的一生
芈戎(?—公元前262年),又称辛戎,楚国人,宣太后的同父弟弟,秦昭襄王的舅舅。
初封华阳,号华阳君。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国夺取楚国的新城后,又封新城,号新城君。其被封侯主要是因效力于其姐秦宣太后,与异父兄弟穰侯魏冉(楚人)长期把持秦国朝政,其姐秦宣太后长期执政秦国,形成亲***格局,打破秦国重用客卿的惯例。其与高陵君嬴悝、泾阳君嬴芾、穰侯魏冉并称四贵。其事迹多见《战**》。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
精选内容推荐
热搜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