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代表作品有:
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作品集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中篇小说:《黑桃皇后》、《杜波罗夫斯基》散文体小说集:《别尔金小说集》历史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抒情诗:《致大海》、《**颂》、《致恰达耶夫》叙事长诗:《青铜骑士》、《高加索俘虏》爱情诗:《致科恩》又名《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我的名字》《我曾经爱过你》。
短篇小说:《彼得大帝的黑奴》,《书信小说》,《亡人伊凡·彼得洛维奇·别尔金小说集》:《射击》、《暴风雪》、《棺材老板》、《驿站长》、《村姑小姐》、《戈琉辛诺村源流考》、《罗斯拉夫列夫》、《杜布罗夫斯基》、《黑桃皇后》、《基尔沙里》、《埃及之夜》、《上尉的女儿》、《宾客聚集别墅》、《我们在别墅里度过了一晚》。
诗作:《巴奇萨拉的喷泉》,《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迟开的花朵更可爱》,《假如生活骗了你》,《我曾经爱过你》。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СергеевичПушкин,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作家。
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地主家庭。1811年6月,考入皇村学校。1814年7月,诗歌《致诗友》发表在《欧洲通报》上。1817年3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7月,完成诗歌《**颂》,造成一定影响。1819年7月,写出诗歌《乡村》。1820年3月,完成第一部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引起文坛关注。
1821年,完成长诗《高加索的俘虏》。1825年,完成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828年,完成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参加《文学报》的编辑工作。1833年10月,完成长诗《青铜骑士》;12月30日,被尼古拉一世**为宫中低级侍从。1836年10月,完成小说《上尉的女儿》。1837年2月10日,因决斗负伤而死。
创作特点
美的和谐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创作的精神实质是对美的和谐的追求,但这里的“和谐”并不是一味地指各部分之间的融洽与“友好”,而且也包含着冲突。这种冲突在普希金的创作中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精神与肉体,英雄**与田园气息,悲剧精神和乐观原则,这就构成了作品潜在的或深层的二元对立精神;同时,这种二元对立的精神体现出创造性和艺术力量。
精神肉体之美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爱的诗歌有两种元素,一种是精神性的,是“对地和现实性的摒弃”与“渴望进入非肉体性的幻影领域”,另一种是肉体性的,是“依附于地和躯体,依附于可感的现实”,而肉体的美寄寓了精神的美。在精神方面,他创作了一系列关于彼得大帝题材的作品(《彼得大帝的黑奴》《波尔塔瓦》等),其根本目的是督促俄罗斯和俄罗斯**追求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在执着于这种精神追求的同时,他还追求感官和肉体的享乐,具有俄国贵族那种无忧无虑、纵酒享乐的性质。
英雄**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的英雄**气质暗含着对个人价值和个人荣誉的热爱和追求。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也十分重视荣誉,他非常维护本国的荣誉观。并且,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一生经常为荣誉而决斗,甚至他的死也是为了维护自己和妻子的荣誉。至于对个人**的思考,《茨冈》即为例,这种个人**是**发展的产物,是普希金时代的反映。
热爱田园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对田园生活的厚爱源于俄罗斯这个具有浓厚土地情结的民族,当然,这与其特有的历史也密不可分。古老的俄罗斯以农耕为主,将广大的**系在土地上,而农奴制的实施更加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而且,田园生活对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境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它充满了安宁与快乐,质朴自然且和谐**;作为一种境地,它代表了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而从深层意义上讲,田园生活更代表了一种回归。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渴望由纷繁喧嚣的都市生活回到安宁平淡的田园生活,自然是一种内心和精神上的回归,但是他却只能以死——化入尘土的方式完成这种回归。
历史**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曾衷心地表达自己不想用世上任何东西来替换祖国,或者除了祖先的历史。诗人将俄罗斯不算悠久的历史摆在与祖国同等高度的位置,可见他对俄国及俄国历史的重视和热爱。这样的历史**建立于普希金一生对俄国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和反思之上,是诗人进行历史叙事的基础与核心。
此内容版权归快看世界所有,不允许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